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的巨大突破都带来生产生活的颠覆式发展。 据统计,我市目前有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我市累计获评智能工厂8家、智能车间16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格局被深刻改变,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竞争力。”市智能制造推进联盟秘书长曹长虹说。 记者在多氟多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智能制造综合监控平台上看到,从配料、正负极涂布、辊压、切片、老化等25道工序的每台设备运营情况及生产实时参数一目了然,并能随时生成数据分析报表。 正如曹长虹所言,数字化跟信息化密切相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切皆可数字化,从人、产品到设备,实现万物相连。 据介绍,通过智能化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将实现电芯总成生产中的19个关键KPI、质量管理过程中8个关键KPI、设备管理过程中4个关键KPI,根据设定逻辑自动计算,从而减少因人工取数、计算及干预的工作强度和失误,进而持续改善产品质量。 无疑,智能制造已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合转变。在此语境下,“信息孤岛”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正成为当前推进智能制造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为此,曹长虹建议我市应以标准凝聚人才、以人才带动发展,充分挖掘标准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以工业互联网为聚焦点,逐步建立推动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地方标准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标准、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模式标准、智能制造建设与成熟度标准、高质量发展评估与诊断标准等,并通过标准的研制、应用和推动,聚合区域人才队伍的共同成长,结合域外专家引导与培训,实现区域人才的快速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全市层面搭建起一个凝聚政、产、学、研、社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聚合推动区域工业互联网能力建设和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曹长虹说。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能力,获取“上链、进群”新模式到头部位置,推动区域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规模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可能面临的陷阱和困难,进一步提升新经济环境下产业治理体系化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大手牵小手,创新协同发展。一方面,我市鼓励大型龙头性企业发挥其社会价值,提供专业人才,帮助产业链和产业群中的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产业链和产业及群众的头部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加入这些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提升自身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水平,并以此作为发展区域数字经济的一项措施。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搭建面向产业企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交流平台,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分享和研讨活动,如企业家交流沙龙、转型管理研讨等,通过企业的现身说法、专家指导和培训、专项研讨等,在相互借鉴、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促进区域企业对新思想、新知识、新模式、新经济的充分掌握和运用。比如,2020年8月,由温县工信部门牵头组织的企业高层次人员参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就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与会人员不仅获得商业合作机会,还收获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收到与会企业家的充分肯定。 曹长虹同时建议,为确保公共服务平台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推动各项内容扎实落地,还应协调标准化管理部门,预留相关标准号段,为推动系列标准的建设奠定基础;依托各类会议、论坛等,宣传标准化的价值与作用,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必要时可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和资金激励;规范和引导标准化建设,确保高质量的标准成果,建立由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基于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以企业人才为核心力量,建设区域地方标准化,并组件标准架构组织和内容质量把关机制,确保高质量标准的生成。 为强化社会组织能力,推动产业经济多元共治,在推动我市结合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推动区域经济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即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产业企业的参与作用,切实用好市场手段、标准手段、信息手段和文化手段。同时,强化社会组织的各项能力建设,发挥其作为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引导和支撑作用,用好整合区域内外部专家资源的关键价值等。 工作千头万绪,还需聚焦主题。为避免广而散、多而不精等情况的发生,相关工作的开展,可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方式进行持续迭代,并结合区域的发展现状,以年度为单位调整各种主题和聚焦点。 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逐步渗透,我市正用大数据开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一幅壮丽的“云上盛景”,正在怀川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