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以“书记项目”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锚定“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谷长乐

一条求助信息,拉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治理序幕,周边“人车路”矛盾突出问题得以解决;

一个市民投诉,让银基商圈附近市民迎来“组团式”服务,党群服务中心建在商户“家门口”,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

一通热线电话,给中原区康桥·上城品小区的居民带来了“官方砍价”的福利,包月200元,就能自由出入周边经营性停车场,泊车再无后顾之忧;

…………

据郑州市公安交管部门数据,当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510.3万辆,停车矛盾突出。今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以“三标”活动为引领,树牢“百姓城管 服务百姓”理念,以“书记项目”为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推进,持续深化“党建红·郑好停”品牌建设,锚定市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积极回应市民诉求,以局党组书记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统筹推动“书记项目”落地见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党建+”作用

构建城市治理新模式

“求助!我脚受伤了,刚从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出来,快1个小时了,还打不上车。”今年3月,市城管局接到多名群众反映“打车难”问题。这一带人多车多,又正赶上城市精细化提升和地铁建设工程同时施工,围挡面积较大,车辆进出不便,往来的营运车辆也纷纷绕行,人、车、路矛盾突出。

“为生命让行!”局领导亲自挂帅,督促推进周边区域的交通秩序治理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乱点、难点区域,构建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的统筹、指挥和协调作用,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在治理过程中,市城管局以“关口前移、有序高效”为导向,整合网格长、交警、城管执法、社区、周边单位等人员,成立重点区域临时党支部,深化“党建+”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下转二版)

记者手记

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我们总说“民生无小事”,乃因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汇聚民智,国家才有奋发向前的强大力量。民生实、民忧解、民心暖,城市的发展才有意义。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记者跟随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经历过清晨5点的菜场热火,也浸润过凌晨1点的夜市烟火,“郑好停”“郑路平”“郑点亮”……每一项民生问题的解决,都承载着群众的殷殷期待,激励着郑州城管人不断前行。

点滴之间,都是民生温度。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