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数智技术为智慧农业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 王战龙

河南是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这片沃土上,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馒头,三分之一的方便面,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当5G与农业跨界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12月7日,世界5G大会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上,与会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5G领军企业代表相聚农业强省河南,探讨交流5G技术在智慧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铺展开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的未来图卷。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育种大省和用种大省,农作物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河南占据超过了半壁江山。河南种子市场的规模也是全国第一,小麦、花生的供种能力也是位居全国首位的。”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在致辞中说,河南也加速推进以中原农谷为核心的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也进入到了提速提质的快车道

“5G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生物育种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通过5G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对病虫害等的早期预警,对农作物生长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提高育种的效率和质量。”杨玉璞认为。

阿里巴巴达摩院智慧农业负责人顾斐用一个案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5G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场景:在一项花生基因的研究中,如果按照传统大数据传输,硬盘拷贝数据需要一个月,数据运算需要6个多月,5G技术赋能后,拷贝数据时间缩短至3天,运算缩短至2周,大大提升了育种家包括科研人员的育种效率。

如今,育种已经进入了智慧设计育种的4.0时代,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巡视员窦鹏辉说,5G数字种业创新发展领域广阔,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生物育种必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认为,随着5G和智慧农业、智慧育种深度融合,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分子技术从事作物育种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将产生新的一代育种家。

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看来,传统育种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也将会催生一些新业态、新行业,以及新的投资增长点。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