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莹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意识形态作为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对于夯实主题教育的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十大报告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更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包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促进阵地建设等,把党管意识形态落到实处。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发扬斗争精神,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思想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二、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尤其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三、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过,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状, 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全媒体时代对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坚持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物质基础,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着力构建和发展技术先进、覆盖广泛、有效整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有序运行的传播系统,从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以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五、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已经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近两年,“认知战”已在中国网络悄然打响,敌对势力试图借助网络影响、引导甚至诱导、操纵我国国内舆论、舆情。面对西方新的意识形态策略,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严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