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数百人中招,民警提醒—— 谨防“微粒贷”诈骗

本报讯(记者 张玉东 见习记者 黄栖悦 任思领 通讯员 相冰)近日,诈骗团伙将诈骗目标放到了“微粒贷”上,一些市民接到了自称是“微信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需要注销微粒贷账户,否则个人征信将受影响”等为由,要求共享屏幕,协助完成注销操作,进而实施诈骗。

11月7日,郑州市的张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微信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告知张某,之前申请的微粒贷如不取消会产生滞纳金,张先生表示不确定自己是否申请过微粒贷,并怀疑接到了诈骗电话。就在张先生对该“工作人员”的身份产生怀疑时,对方却精准地说出了张先生的个人信息,从而获取了张先生的信任。

随后,该“工作人员”为进一步获得张先生的信任,便称可以通过官网查询其身份。张先生随即输入对方提供的网址登录进行查询,发现确有该微粒贷客服人员的工作证信息。由此,张先生便彻底相信了对方。之后,张先生按对方的要求下载了“微会议” APP,对方声称为方便操作,需要张先生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在对方的诱导下,张先生进行了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其中包含张先生输入银行卡支付密码,由于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张先生的银行卡密码被泄露。随后,该“工作人员”以建行信用卡利率高为由,让张先生将建行信用卡中的10000元转入兴业银行卡上。另外,对方还让张先生开通工商银行的贷款,此时张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报警,报警后才知道自己银行卡中的18000元被转走。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郑州市公安局反诈支队民警表示,最近这种案子已经有数百起,这些诈骗套路还是建立在群众普遍对个人征信等信息不理解的心理上。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都无权删除和修改。凡是接到任何与个人征信有关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对方的任何说辞,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也不要将短信验证码、密码等告知他人,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立即联系官方客服或多方咨询求证。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