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言
新年伊始,我们来看看两组关于郑州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2023年12月31日,郑州地铁线网日客运量达357.81万人次,又创单日客运量历史新高。这也是继12月29、30日后,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
流动意味着活力,活力升腾着经济。我们都知道,地铁的人气指数,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节节攀升的客流数据背后,折射出郑州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是城市经济活动活跃与文旅商业消费火热的直接证明。
第二组数据是,3天元旦假期,郑州共接待游客380.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同期增长27.0%;实现旅游收入19.7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同期增长53.9%。
一连串充满活力的数据,展现着郑州大街小巷温暖升腾的“烟火气”,映射出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郑州经济的澎湃动能。
文化吸引力成为带动地铁人气攀升、带动旅游“开门红”的重要“引擎”之一。
元旦假期,郑州市各项跨年文化活动成为新年经济的支点。“巍巍亳都熠熠新年”2024郑州国际商都跨年文化节,带领市民与“商文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二七塔下开心夜游、CBD下人潮攒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双赢,映射出郑州地铁交通网络的影响力与辐射带动力正进一步增强,彰显着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年新气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李元胜表示,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可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地铁人气攀升,既有郑州市不断厚植文化根脉、多举措促进市民消费的“因”,更是地铁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管理不断精化细化所收获的“果”。自2013年1号线开通试运营以来,从最初的26.2公里、20座车站起步,到如今的11条运营线路、线路总长344.83公里、车站194座、客运量达357.81万人次……串线成网、优化管理,已逐渐迈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阶段的郑州地铁,在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方便市民便捷出行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去年12月28日开始初期运营的郑许市域铁路,在12月31日就贡献了8.47万人次的客流。足见这条郑州都市圈市域铁路开通后,在促进“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良性互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强产业轴带、加速区域融合发展”层面,已“初露锋芒”。相信,随着便捷高效的交通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的持续构建和完善,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的郑州,必将发挥出愈来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作为文化旅游供给和需求大市,元旦假期旅游迎来“开门红”,充分证明郑州持续围绕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载体,立足“文武双全”城市特征,全力打响“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着力打造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文旅文创发展新格局,得到了越来越多市内外、省内外游客的青睐与认可。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数据显示,郑州将于2024年年底实现所有在建线路建成通车,届时郑州地铁通车总里程预计突破450公里。当郑州地铁风驰电掣向着春天飞驰,日新月异高质量发展的郑州,必将和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所有兄弟城市一起蓬勃生长,共同奔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