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办“网贷”,钱没借到倒赔一笔

本报讯(记者 张玉东 见习记者 任思领 黄栖悦 通讯员 相冰)资金周转不开,想要借钱救急,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诈骗分子盯上,成为骗子的“猎物”。网络虚假借贷平台背后藏着重重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如不小心识别,最后反而越贷越穷。

近日,高先生的微信中有一陌生人和他联系,对方自称是“平安普惠”的工作人员,对高先生说可以帮忙办理贷款,并且不需要抵押。对方称该平台速度快额度高,高先生看到后,当时就心动了,便同意对方帮自己办理贷款。随后,该“工作人员”给高先生发了一个二维码,高先生扫码后,手机跳转界面出现一个“在线客服”的聊天页面。

该客服先向高先生介绍了贷款流程,之后又引导高先生在网站中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称只要高先生提交信息后,就可以申请50000元的贷款额度。高先生用钱心切,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填写申请信息。十几分钟后,该客服人员称已成功办理贷款业务,但该客服对高先生说他的银行流水不够,需要高先生通过手机银行向指定账户转账,刷够25000元银行流水,才能成功办理贷款业务。高先生转账后该客服称需要继续转账来开通电子支票功能,才能收到贷款资金,此时高先生意识到不对劲,上网查询后,发现该平台很可能是虚假贷款平台,便立即报警。经后期统计,高先生共损失25000元。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套路揭秘:在虚假贷款诈骗中,诈骗分子通常以“无抵押”“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名义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APP或者登录虚假网站,随后再以缴纳“激活费”“保证金”“验证费”等借口收取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主要步骤为:

1.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等发送免费贷款信息。

2. 引诱受害者下载虚假借贷APP申请贷款额度。

3. 引导受害人联系客服,以缴费为名义要求受害人转钱,从而实施诈骗。

郑州市公安局反诈支队提醒:

1.如需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办理,切勿轻信“无抵押、无担保、当天能放贷”的贷款广告。

2.任何网络贷款,凡是放款前要求缴纳解冻金、资金保险费、手续费、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3.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非官方发布的APP,更不要轻易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