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市政协日前召开十五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抢位新赛道、做强新引擎,积聚‘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新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议政。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郑州肩负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等“国家使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浪潮中,必须通过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来推动郑州市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领跑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发展思路方面,建议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重点、做到两个明确、做牢三个支撑、做强四个应用”的思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即:围绕进入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的目标,抓住大模型引育和应用这个重点,做到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这两个明确,做牢算力、数据、算法三个支撑(算力方面,建设中部算力枢纽;数据方面,建设中国数仓、数港、数纽;算法方面,建设重点垂直领域算法创新策源地),优先做强人工智能在制造、物流、医疗、社会治理四个领域的应用。
以推进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打造“一区多园”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围绕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大模型等方面,打造生态完整、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产业链体系。提升算力数据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协同研发创新平台,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物流、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以行业需求为牵引,研发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大模型,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构建高效协同的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
郑州市工商联
围绕我市构建高效协同的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建议提高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支持的力度,优化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推动大模型企业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龙头作用。
目前,各地都在探索大模型加应用场景落地的研究工作,成熟后将有效带动各产业提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牵头推动大模型核心企业在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合作,打造“政务+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司法+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等场景应用,做出产业标杆和企业示范。优先支持大模型企业产业应用场景落地,重点培育推广一批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广的应用场景,并对标杆性应用场景做出奖励,引领社会应用场景推广。
面向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稳步提升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围绕大模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大模型企业为链主单位,建设郑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壮大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加速聚集专项行动计划,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发挥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聚集资源,集中攻关。政府牵头设立大模型发展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支持对大模型企业股权投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
夯实多元融合算力支撑体系
金水区政协
算力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如何让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我市进一步加强算力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充分发掘区域各类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快城市算力网络建设、夯实多元融合算力支撑体系。
我市应大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协同推进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形成产业发展良性格局。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在具体场景的应用推广力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智能充电网络和能源算力中心。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结合郑州区域优势产业,支持算力企业重点面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音处理、机器学习等智能算力前沿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多模态的算力开发,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发更优化的算法、提供更高效能的算力解决方案,积极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从行业模型到应用的全栈式算力产业链。加大算力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制定“高精尖缺”算力人才目录,建立健全算力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体系。鼓励建设国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路线生态,打造全球领先的先进计算平台,提供普惠算力服务。依托算力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通用计算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计算与存储、云平台、数据流通等核心软硬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在推进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市需要综合考虑数据要素资源体系、市场体系、应用体系和安全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明确数据权属和定价等工作。
在完善资源体系方面,完善郑州市数据采集标准平台和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存储。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监督、响应问责和流程改善方案,形成数据质量管理闭环。建立标准制定机构,倡导数据共享机构和企业建立数据治理体系。
在优化市场体系方面,建立协调有序的数据权属制度,包括数据持有权、使用权和许可使用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产权和使用权的界定,规范数据共享和交易。推动公共数据“开放运营”先行先试,推广设立首席数据官制度。
在壮大应用体系方面,鼓励高校、企业、政府等各方形成数据生态联盟,共同分享和交换数据资源。从数据供给侧出发,强化政务数据、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供给,鼓励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政务数据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运营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各部门的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力度,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在构建安全体系方面,建立全市数据安全管控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技术研究,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数据的互联互通性,从而增加社会内部数据要素沟通效率。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快速发展
民盟郑州市委会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郑州应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未来三年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措施抓手,强化分类指导、因业施策。以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开发或复制推广形成一批“小快轻准”制造+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探索具有中部地区特色的、以中小企业为核心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郑州模式。
加强对智能化改造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优化上下游协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电子信息设备等产业链。以本地企业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培育重点,打造一批郑州装备制造业及关联产业的制造业标杆企业。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在装备制造、电子制造等较为成熟的领域,选择重大项目,联合科研团队,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并推广应用。建立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孵化平台,引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搭建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
多措并举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新郑市政协
物流行业作为工业生产的支柱服务业和社会生活的新兴服务业,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最早和最大的受益者。物流装备、设备的智能化、无人化,物流信息的智慧化,物流行业降本增效,都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应用而迅速得以实现。
郑州市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较为迅速,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建议按照“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标准化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广泛兼容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的全领域、全流程市级公共智慧物流平台,接入交通运输、公安、物价、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机构数据,实时采集物流企业的业务数据,实现物流企业上下游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在郑州落地建设省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依托网络货运产业园这一载体,高效集结大量物流交易数据,为我市发展数据经济、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应用场景,带动物流基础建设、车辆商业保险、货运险、车货匹配、车辆采购、货车后市场等周边产业发展,形成以物流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鼓励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示范,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深入合作,开放应用场景,结合互联网平台、智能硬件及大模型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智能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
抢位晋级智慧农业新赛道
郑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智慧农业建设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
创新主体是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基础,要做优做强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引导与支持,强化对创新主体协同合作的引导,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激活创新要素资源。优先把最有可能成为农业产业风口的智慧农业等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以国际一流水平布局建设智慧农业。强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科技投入的主体性作用,建立全链条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是重中之重。要依托重大科技平台和重要创新主体,加强协同攻关,重点攻克农业图像识别、农业知识图谱、农业生成大模型、智能农机装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养分(氮素)传感器、土壤重金属传感器、农药残留传感器、作物养分与病害传感器、动物病毒传感器以及农产品品质传感器等,建立统一的智能物联网平台。加强农业系统模拟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模型与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推动智慧农业生产过程向机理化、定量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现代智能农机装备制造能力,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分层分类地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技能培训,促进智慧农业全面推广应用。
推进智慧医疗高地建设
郑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围绕“推进智慧医疗高地建设”目标,郑州应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拓展医疗领域智能应用场景,加强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深化大模型对医疗行业赋能,营造“人工智能+医疗”良好发展生态。
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支持郑大一附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在郑大型医疗机构推行通卡就医、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等服务;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智慧服务系统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建立完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全链条信息管理体系,提升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
拓展医疗领域智能应用场景,推动“AI+医疗”创新应用,实施“智能+”“+智能”应用示范,健全“AI+医疗”新技术在地转化应用路径,支持郑州市中心医院智能消化内镜诊疗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建设,扩大远程诊疗建设覆盖面。支持医疗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手术机器人、可穿戴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设备等人工智能首台首套产品研发,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产业,抢占全国智慧医疗应用制高点。稳步推进我市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诊疗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康诊疗知识库,做好后续大模型训练、评测平台、智能诊疗应用系统、AI数字医生等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医院接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努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
郑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跃迁的关键窗口期,郑州要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引进和自主培养智能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努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构筑我市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优势。
按照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人才政策、综合引育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等。探索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和紧缺人才职业清单制度、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向用人主体放权,探索实施以用人主体为评价主体的科技项目评审办法和人才评价机制。 落实“郑州人才计划”系列政策,举办人工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招才引智专项活动,做好人才“一卡通”、人才“一件事”服务保障工作。
推行“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模式,统筹利用省、市高端人才计划,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鼓励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引进国内高端人才团队,构建面向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算法研发工程师、训练师等全链条人才队伍,加快培养把握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的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人才。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规模化培训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以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
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员会
郑州要进一步强化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链长制”的统筹作用,以“三标”活动为抓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点工作的配置及落实,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积极谋划国家级创新平台。
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方面,研究出台《郑州市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优化产业布局,依托高新区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及中国(郑州)传感谷、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及智慧岛等,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评定一批市级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每年对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运营经费补助;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鼓励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数据训练、算力共享、概念验证、中试应用、科技金融等综合创新服务。普惠算力供给,促进数据共享,加强人工智能产业资金保障,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并购,通过国有资本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产业。
与此同时,强化人才引育政策保障,强化打造应用场景专项政策支持,加速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地转化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园区
郑东新区管委会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深入推进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郑州市打造“一核引领、四区协同、辐射多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谋划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集聚一批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园区。
结合郑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省市引进的相关重大企业、平台,优先在郑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内集中布局;省市在产业、融资、人才等相关政策上予以支持,发挥政策的合力和引导作用,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财政政策、更为宽松的金融政策;市级加强对县区的工作指导,牵头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组织人工智能行业专业人员,深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驻地招商,针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龙头企业、杰出人才重点招引;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试点,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形成一批落地创新成果,有序开放高质量数据,融合数据、技术、资本等全要素,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运营管理、产业升级和生态培育。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