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阶段,对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建设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是一项涉及城市全方位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郑州作为加快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科学谋划、积极行动。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市政协委员、专家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围绕“加快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能级品质”进行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市政协委员 管家民
城市更新是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推进受到政策、资金、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有着独特的发展背景和逻辑。而体制机制创新则是加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建设、促进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实施的关键。
要从土地、规划、金融等方面着手,完善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加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的力量,增加领导小组的权限和资源,参考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模式,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充分整合行政和人才优势,以快速响应和协调解决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卡点。各职能部门加强协同,区级层面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省市级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组建“城市更新协会”等行业组织,为我市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搭建、规划编制、业务培训和项目推介提供专业支持。
管理与运行体系方面,明确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强化城市更新项目的盈利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方的参与,构建城投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机制并加强沟通与管理。通过“城市更新基金”投资金额配比的形式,加大对城市更新年度投资额、融资额等指标完成好区县(市)的支持力度。设立“郑州市城市更新基金”,强化城市更新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
在城市更新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市政协委员 赵西三
伴随着技术进步与数字化转型提速,创新向城市集聚、制造向城市回归、消费向城市中心迁移等趋势明显,城市更新与业态更新协同演进,提升了城市的产业辨识度和竞争力。
聚焦郑州“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发展定位及相关规划,提供高品质空间支撑,尤其是要积极对接当前郑州正在推进的重点产业链行动计划,在产业空间更新上与重点产业链布局有效衔接,引导城市更新中区域产业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围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空间支撑,如对接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创建、设计之都创建等,为研发创新、消费升级、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等,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重点培育“三创三新”业态,即科创、文创、数创以及新经济、新消费、新制造。聚焦企业总部园、小微企业园以及孵化器、加速器等,重点规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大民营企业参与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模式创新,鼓励发展“飞地园区”模式。实施郑州产业空间更新十大地标项目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高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项目。
让城市再次因水而兴
市政协委员 白磊
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的建设和提升应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与城市更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的质量和品位。
以绿为底、以人为本,除了加强中心城区河流水系的水体排放功能,满足最基本的水安全之外,要为市民提供全新的水上与滨水休闲娱乐空间,将河流水系与沿线公园、绿地、开放空间进行动态整合,形成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提供雨洪管理、生物多样性提升和游憩空间等多重功用。把中心城区水系景观打造成一个自然生态与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的乐园和课堂,让市民不仅能够感受自然,也能学习如何保护自然。打造城、产、游复合系统,让城市再次因水而兴。
重点关注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重点区域的防洪体系,统筹全局,逐步提高防洪区的防洪标准。加快城区重点河道整治,改善城区排水系统,并制定、细化应急排涝预案,形成比较完善的城镇防洪排涝体系。通过水源工程、河道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修复以及生态水系运行管理等建设内容,全面实施城区生态水系提升规划。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善蓝绿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对中心城区的金水河、贾鲁河进行河道及两岸用地的详细规划设计,构建城市共享开放的滨水空间。
打造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市政协委员 肖建勇
现阶段郑州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发展方针可以概括总结为16个字,即“IP引领、业态创新、补齐短板、示范带动”。
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结合“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郑州市文旅品牌,聚焦唯一性、本土化,提炼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专属的超级IP,突出沉浸式场景营造,形成一批文旅文创品牌,建立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IP矩阵。
在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打造中,要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城市肌理延续,保留郑州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妥善处理好保留城市记忆和彰显城市风范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化促产业、创品牌,推动文化与新兴产业紧密融合,充分彰显传统街巷文化魅力。建设标志景观,培育新兴业态,补齐设施短板,优化空间结构,升级产业布局,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提升片区资源价值和人居环境。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示范街区,给予资金、税收、土地等支持,推动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实现转型升级,探索多种多样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
加快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城市更新
市政协委员 袁媛
郑州要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城市更新与TOD综合开发工作统筹,一体化规划建设。
针对城市更新单元内包含计划实施TOD综合开发站点的情况,鼓励选取典型项目作为试点进行模式创新。要合理划定一体化统筹单元、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协调机制,同步推进城市更新与站点TOD综合开发试点,在工作机制、功能配置、空间规划、工程管理、政策保障等方面积累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统筹模式。在优化轨道交通施工场地利用,减少施工现场对周边影响的同时,鼓励优先利用站点周边老旧小区、低效工业和老旧仓储、批发市场等,加快推动居住环境改善、传统低效产业转型,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片区提质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推进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规划体系、政策支持,高效推进TOD综合开发工作。
站点改造过程中应秉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鼓励充分利用出站口空间及站点周边零星边角用地,优化配套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打造城市微中心。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征迁量较大的,建议对项目征迁成本进行综合评估,确有必要的可适当提高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
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
市政协委员 张永清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塑造的应有之义。
郑州城市更新工作应多吸纳公众、文物部门和社区居民的意见,完善包括文物保护部门在内的多元化决策机制,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当中。加强历史文化建筑的普查和统计力度,启动郑州历史文化建筑和近现代各类代表性建筑全面普查工作。推进历史文化建筑的信息化建档工作,建立数字化档案,永久保存,动态更新补录。与城市更新同步,编制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组建专家团队,深入挖掘郑州历史文化建筑的内涵和价值,探索创新历史文化建筑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科学模式和合理方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在统筹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注重将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中,结合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历史文化建筑的修复修缮工作。鼓励文创团队的活化利用研发工作,推进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
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
市政协委员 郝琦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造全过程必须紧紧依靠、组织、发动群众,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变“政府配菜”为“居民点单”,从而调动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建设家园的内生动力,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工作成就感。
以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新模式。构筑街道、社区和居民的联动体系,“一院一策”,提供有序的法治环境,对社区治理进行有效监督。推动政策创新,有关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对进入老旧小区的物业公司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或优惠等支持,鼓励专业化物业公司先服务后接管,参与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落实连片发展。将老旧小区改造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更新整体规划和建设中,围绕补齐城市短板、增强老城活力,着力抓好整体谋划,推动住区与街区、墙内与墙外有效衔接,推进相邻小区连片改造、联动打造。同步把小区“15分钟生活圈”纳入改造提升内容,建设施、强功能,扩大旧改的辐射半径,提升片区价值,化存量为增量,全面而高效地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专家声音
以规划设计高水平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新区规划院总工程师 朱珊珊
围绕郑州发展目标,现阶段的更新项目在选择上需要提高站位、精准发力,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还要把有限的财力、精力放在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的项目上,开展匹配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城市更新行动,建立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完善更新规划体系,加强区级规划统筹,建立“高位统筹、多级联动、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工作组织模式,确保城市更新“一盘棋”高效推进。理顺协调各类规划,高效推动项目实施,制定技术操作指引,规范更新规划编制,建立数据调查制度,摸清更新资源家底。
以重点项目为试点,建立城建、规划、土地、房管、财政、金融、平台公司、市场主体等各部门和利益相关人多元协同协商机制,探索研究配套支持政策。考虑各部门岗位职责的约束性,鼓励有示范性的重点更新项目先行先试,赋予试点项目或行政区一定的制度容错空间,逐步探索总结形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城市更新经验。建立“试用-评估-反馈-修订”的政策优化机制,定期开展已出台政策的评估和修订工作,不断优化补充完善配套政策,推动我市城市更新高质高效发展。
统筹推动低效资源整合利用
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副秘书长 范晓剑
随着城市发展,郑州有大量的工业企业、市场陆续搬出主城区,原有的老厂房、老库房、老市场空置下来,变为低效资产,成了浸润历史、见证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文物,有必要保留、保护、再利用。
如何盘活低效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率?这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郑州要加大盘活低效存量资产的政策扶持,找到新老政策之间的冲突点,明确解决方案,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明确历史遗留问题在各审批环节的政策标准和要求,并简化规划调整程序。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推动盘活低效资产工作,加快场景重塑、空间提升、功能转型。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实施税收优惠、提供合理补贴、灵活运用容积率奖励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吸引多方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招商需要将运营思维应用于产业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业的价值和经济回报。发展都市型高端工业上游产业,培育适合城市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者服务业,对园区的存量资产进行运营规划调整,挖掘资产潜在价值,实现资产的盘活。
真诚回应
完善“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市城乡建设局
作为全国省会城市首批、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已经出台,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下一步,将继续完善“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依据正在编制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城市体检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提出实施8项更新行动,绘制城市更新“路线图”。进一步织密城市更新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政策,对已出台政策要结合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完善,让政策更“接地气”。
强化城市更新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督促各区提高工作主动性,引导市级平台发挥好国企责任担当和引领带动作用,谋划建立郑州市城市更新协会,为政府、企业、行业从业者、社会公众等主体搭建沟通桥梁,为我市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搭建、规划编制、业务培训和项目推介提供专业支持。
按照“政府指导、企业发起、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汇聚有实力的房地产资本、建设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本,成立我市城市更新母基金。引导支持各区县(市)适时设立城市更新子基金,通过“母基金+子基金”形式,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融资途径,参与我市城市更新项目投资。
注重成片街区的连片改造
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
在我市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中,强化顶层设计,组建配强专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坚持“一征三议两公开”“一院一策”工作法,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建设内容标准,全力解决基础设施缺失、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在改造小区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小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建议结合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在做到“一院一策”的基础上,注重成片街区的连片改造,出台“路院共治”模式实施改造的政策。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有关政策要求,推动建立由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居民出资、专业经营单位出资等多元资金筹措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居民、企业直接出资改造;进一步加强水电气暖、通信等专业的管线单位和属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原产权单位出资支持原单位住宅小区改造;探索金融机构支持市场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吸引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
着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见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前,我市商代王城遗址项目、芝麻街1958双创园一期、二七商圈、巩义园丁街、桐柏路191号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已初显成效,为我市历史文化资源更新、老旧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更新业态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2023年,全市完成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778.54亿元。
围绕城市更新,市发改委参与制定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在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方面,会同市住房保障局积极谋划争取中央资金,全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支持的项目共2548个,累计投入资金56.7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在优化健全城市功能方面,会同市城建局、市城管局强力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提升。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会同相关局委积极推进金水河分洪、金水河调洪、常庄水库加固提升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可研、初设审批,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已具备防洪功能,可保证应急条件下参与调度。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会同市园林局、市林业局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主要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积极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城市体检结果,组织编制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积极研究创新更新领域土地规划政策,加快推进《郑州市商都历史文化片区更新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目前我市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策制定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加强和区政府、街道办的对接,结合具体项目诉求。因为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接地气的政策,切实推动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更新提振城市活力、延续城市文脉、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更新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城市更新除了通过有形的建筑形态彰显城市现代风貌外,更要倾注无形的人文精神内涵,把握城市的文化属性,打造高质量精神空间,以文化和旅游产业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获得幸福感、归属感。
抓实城市更新文旅着力点,改造升级文创园区,优化周边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质文创企业、艺术空间、大师工作室入驻,将郑州记忆油化厂、瑞光创意工厂打造成北京798、上海M50创意园、成都音乐公园、首钢中国动漫游戏城、重庆鹅岭二厂等旅游目的地,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盘活二七商圈闲置资源,吸引郑州剧本娱乐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郑州剧本娱乐集中营;恢复德化步行街老字号商家,引入非遗工坊、展示馆代替现有无特色的商家,将德化步行街打造成有品位的旅游休闲街区;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增加夜间文旅消费产品或业态,完善满足进行夜间文旅消费的交通、照明、停车等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