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丽慧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博物馆里寻祥龙。2月24日,“2024,万千龙爱”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璜形玉龙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合影打卡。属龙或者怀有“龙宝宝”的“龙妈妈”在文物保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还可以和“早商第一玉龙”亲密接触,触摸它的材质、近距离观察,感受它沉甸甸的分量。
8000年前中国人把龙摆放在房屋的广场前,6000多年前又把玉龙佩戴在胸前;距今4500年前的彩陶罐盖人首上就伏着一条小龙,3000多年前商代有玉人的四肢各有1条龙,西周时的龙人玉佩,出现人龙合一的现象,战国时太岁避兵戈上神人周身都是龙……自称为“龙的传人”的中国人,都希望得到龙图腾的神力与庇佑,因此,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在正月十五创新策划了这个“龙‘宠’”“‘龙’爱”市民的活动。
“被龙‘宠’了!”捧着3400年前出土的玉璜龙,属龙的刘女士激动之余仔细鉴赏着这件珍贵文物的形状、纹饰,“有拿着‘国之重器’的感觉,太幸运了!”
“之前也见过这枚璜形玉龙的图片,真的看不出来什么,今天听专家这么一讲,真是大开眼界,咱们的祖先真的是太有智慧、太了不起了!”听完现场专业的讲解,市民冯先生连呼“获益匪浅”,以后去博物馆,他也将用学到的“材工形纹意”等几个方面去欣赏古人留下的珍贵宝藏。
“让文化遗产火起来、活起来,惠及人民,不仅仅是免费开放展览,还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下,创新服务,让市民有机会与文物亲密接触、掌握一定的文物品鉴知识,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提高欣赏水平,更加让文化遗产走近公众,也更利于从基础方面增强文化自信。”谈到活动策划的初衷,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市民、服务观众,需要更多地从他们的视角探索更多的服务方式,让公众亲自鉴赏文物,是非同一般的举措,但是新时代,我们务必和应该跨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