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行走的医院” 护航大众健康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柳桂根 杨尚青

“行走的医院健康180中心提醒:您有一个新的订单,请及时登录‘180健康服务’平台查看。”昨日一大早,荥阳市刘河镇石庄村卫生室村医李建敏收到一条平台提示短信,她立即登录随身携带的“行走的医院”医生工作站终端查看信息,收拾好“全科医生助诊包”,骑着电动车来到呼叫医疗服务的村民家中进行诊治。

了解到患者肚子痛,她打开“全科医生助诊包”,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询问患者既往腹痛病史已有10余年,加重已有一个月有余,她立即启动远程会诊,挂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勇主任医师专家号。刘勇医生详细问诊、诊断,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没想到在家也能享受到首都医科大学专家的诊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患者连连称赞。

这一切都源于荥阳市推行“行走的医院”新举措,“行走的医院”就像是行走在千万家户的医院,一个小背包,装着“大民生”。荥阳推行“行走的医院”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平台接单1500余人次,北京、上海知名医院专家团远程会诊200多人次。

“行走的医院”把便捷的医疗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弥补了120在乡村的不足,缓解了120医疗资源压力,就近的网格村医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进行干预,赢得生命抢救的黄金时间。促进了基层网格与医共体、家庭医生、家庭病床充分融合,通过网格统筹赋能实现了医疗资源倍增。“行走的医院”开创了基层群众就医新模式,形成了共建共享、平安幸福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行走的医院”由三个层级共同支撑:第一个层级是行走在基层千家万户的网格村医,他们借助背在肩上的全科医生助诊包,通过远程门诊功能第一时间满足群众“防、治、管、康”需求;第二个层级是县域医疗中心——荥阳市人民医院“健康180运行指挥中心”,依托与网格平台对接打通的“健康180运行指挥平台”,对全市就医诉求进行调度和远程诊疗链接,同时归集健康大数据完善医疗档案;第三个层级是北京、上海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团,通过互联网远程诊断全天候提供医疗“云资源”,形成强大的远程诊疗支撑后盾。

“行走的医院”措施的实施,建立了基层群众就医新模式,为村医建立了一个新的诊疗平台,打通了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