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协同努力 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

郑 言

龙年伊始,江苏南京的一场大火夺去了15条鲜活的生命,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悲痛。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这场悲剧,再次引发了公众舆论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的关注和讨论,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也成了各地排查整治的重点。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环保等优势,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短途交通工具。但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等行为引发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3月11日,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河南省公安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四部门联合发布通告,严禁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并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再来个举报有奖,更好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电动自行车上楼屡禁不止,还是违法(违规)成本太低,支持严惩。”不少网友对通告的发布,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不吝点赞。

一众网友的支持,自然有着现实依据。有两组数据值得注意,一是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3.5亿辆,即每4人中就拥有1辆两轮电动车。二是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两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体量大、治理难度大,一起起血的教训也充分印证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绝非小事,对任何危险的苗头,都不应该忽视。就当下而言,如何让电动自行车防患于未“燃”,是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治理,机杼万端。严禁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需要政策法规“明令禁止”,需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从根源中求“疏”,在基层管理与服务上找方法,综合施策不断筑牢“防火墙”。也正如有网络留言所称的,“一些小区充电桩收费过高,电还不耐用,车棚又少……得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难的)问题,才能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类似的网友留言,道出了问题的另一方面。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不仅要堵住上楼的漏洞,也要提供相应配套服务。比如在小区设立智能充电装置或者建立智能车棚,既能解决实时监控问题也能解决无处充电的问题;在公共区域推出电池充电柜,利用阻燃材料和断电保护装置,确保电池充电安全;增加线上服务,与手机终端合作,推出“充电地图”,随时查看附近电动自行车充电位置……管好电动自行车“上楼”,多一些系统思维,多一些创新手段,民众才会更有安全感。

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微末之间也不能松懈。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守法意识、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安全合力,我们定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