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必须把好网络直播“方向盘”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的整治,如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通过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虚构直播“相亲”嘉宾身份,炒作婚恋话题;主播刻意展示发布“软色情”内容;直播低俗搭讪,实施恶俗PK行为;直播时传播虚假科普信息,混淆视听等等。

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模式和互动形式,网络直播更融合了学习求知、电商购物、消遣娱乐等新功能、新场景,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主打流量和“注意力经济”的网络直播,也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面。

其实,有关网络直播的各类乱象讨论和治理,近些年从未停止。诸如低俗色情、“审丑直播”、花式推销、剧本“卖惨”等乱象,在治理后得到一定程度好转。然而,种种直播又不断变种,企图以“狡兔三窟”“打游击”等手段来躲避监管治理。仅以电商直播为例,近5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了10.5倍,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逐年上升,5年间增幅高达47.1倍。这再次说明,治理网络直播领域乱象,任务和形势依旧严峻。因此,把好网络直播“方向盘”必要且必须。近年来,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连年持续开展“清朗”系列等专项行动。每年度都整治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行业暴露最突出、网络生态发展最亟须的网络直播乱象。除了专项行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也相继出台诸如《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共同规范并助力网络直播行业把好发展“方向盘”。

健康的流量和价值导向,是网络直播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摆拍、“扮穷”、“卖惨”也好,虚假宣传、低俗恶俗炒作也罢,突破公序良俗和社会道德不说,也击穿了法律底线,不是立足发展的长久之计。这些道理,一些主播个人、经纪公司和平台不可能不明白。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价值导向、流量认知和媒介素养出了偏差。

网络直播不能为了所谓的“火”和“爆款”,而不惜放任乱象;主播带货也别因为蝇头小利而放任品质,侵害用户权益,否则迟早带货变“带祸”。不断涵养健康的流量和价值导向,摒弃一味追爆款的老思维,优化数据推荐逻辑,主播、公司和平台才能在直播江湖中“火”起来,持久“活”下去。当然,除了监管跟上、主播自律和平台尽责之外,诸如行业协会、用户自身、大众媒体等也应当参与进来,共同为此努力。

整体上看,作为一种被实践检验和市场认可的新业态、新模式,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需要监管治理,更需要自身自律和转型升级。扫除坏的,保留好的,是网络直播领域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须做的工作。一个良好的网络直播生态良性发展,符合全社会的预期,而主播、公司、平台和消费者用户,也是最终获益者。 林 风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