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工程项目想要开工建设,如何解决审批手续多流程复杂等问题?为此,郑州经开区专门简化繁复的材料和手续,努力让企业省心放心安心。
记者在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看到,这里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区、申报辅导区、企业家接待室等专区,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而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则让项目办理提速。翻看着免费为企业提供的办事指南,企业通过扫描小册子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材料清单和样表,怎一个方便了得。
同时,经开区建设局用好用活“双容双承诺”和“预审代办制”等机制,对每个项目、每个审批环节进行全流程协调监督、辅导帮办,不断减材料、减环节、压时限。为加快区内重点项目建设,对手续暂未完成的项目开展提前介入工作,让服务跑在项目前。
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线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麻烦企业线下跑腿。“我们建立了‘一站式’办件工作群,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前期咨询阶段、资料准备阶段、办理阶段持续跟踪服务,让工程建设事项审得快、办得好,变‘人找政策’为 ‘政策找人’,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网上办、马上办、自助办、一次办、就近办’,促进经开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提效。”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唱响“项目审批”协奏曲
打好协同优化牌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官在项目手续办结前至少2次到项目现场走访、至少1次与筹建项目企业负责人沟通进展情况,日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常态化联系。”截至2023年12月,该局已联系全区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征集“急、难、愁、盼”问题50余条,问题答复率100%,企业满意度100%。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各部门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企业事就是自家事”的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建立健全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三位一体”运行体系。同时,服务官通过面对面反馈、书面反馈、电话反馈等形式,及时向企业反馈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持续提高服务实效。
贴心的服务、精准有效的解决办法、高效的办事效率,架起了政企“连心桥”,开通了企业服务“直通车”,解决了一些项目审批的“瓶颈”和“症结”,疏通了“堵点”和“难点”。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一次次问题的解决、一个个承诺的兑现,“企业服务官制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助推项目建设、促进郑州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