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郑州再获殊荣! 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发掘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上接一版)发现的玉戈长72.5厘米,是夏商王朝都城地区迄今所见最大者;发现最早的黄金镶嵌绿松石牌饰,是二里头文化以来嵌片绿松石高等级礼器的延续与创新,开金玉文化之先河;首次发现早商时期扇贝形金覆面,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现了黄金器具有规模化、大型化、本土化特征……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早商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商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始于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已走过33个春秋。从学界的专业集会,到越来越多公众关注的盛会,这是考古从“冷门”向“显学”迈进的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双槐树遗址……来自古都郑州的最新考古发现一次次脱颖而出,一次次让知名考古专家眼前一亮,激动不已。这先后上榜的16个项目,不仅生动展现了在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彰显出古都郑州的亮丽文化底色和耀眼的历史光芒。

一直密切关注郑州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郑州是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地”,河南、郑州考古工作是支撑中国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主力军,郑州考古是解决中国五千年不断裂文明、提炼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最重要的地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认为,郑州考古多年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考古成就,关系到不只是郑州地区历史的重建,甚至关系到中国文明全局。

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学术课题的科研工作,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等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开展多学科课题40余项,为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增进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郑州考古力量。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