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PDF版阅读

能说与会说

? 喻 成

能说与会说有联系,也有区别。能说不一定会说,会说不一定多说。能说的人走哪说哪,跟谁都能套近乎,投其所好,顶多算是个巧嘴八哥。会说的人善于抓住重点,瞅准机会,掌握火候,令人折服。

史上能说又会说的,绕不过苏秦、张仪二人。此二人皆寒门出身,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一个到燕国游说合纵,一个到秦国游说连横,不仅能把诸侯王说高兴,还能把诸侯王说服气,让诸侯王按照自己的主张合纵连横。一时间,诸侯国之间的远近亲疏,开兵休战,全由他二人说了算;他二人也因此披金戴银,出卿入相,风光无限。

有人认为,苏秦、张仪乃舌辩之士,游说诸侯王全凭一张嘴。这话也对也不对。口才口才,有口还要有才;才不如人,单凭一张嘴是不行的。不知当年鬼谷子先生给他的学生读了哪些书,上了哪些课,传授了怎样的谋略,以至苏秦、张仪在游说诸侯王时,都能结合诸侯国的山川河流、内政外交、矛盾焦点、利弊得失等,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述,滔滔雄辩,气势如虹,把诸侯王说得口服心服,情愿举国托付给他们,真是“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啊。

《增广贤文》有言:“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光看说得对不对,还要看会不会说。常见的情况是:同样一个建议,张三去说别人就听不进去,李四去说别人就能接受,原因不是张三说得不对,而是李四会说,有独到见解,能把道理说清楚,问题分析透,从而打动别人。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鲁肃也反对投降,主张抗击曹军,但他说服不了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把政治、军事、外交、战略战术分析了个透,最后得出这仗不仅该打,而且能打,还能打赢的结论,一下子就把孙权说服了。这就是能说与会说的区别。否则,任你鲁肃意见再正确,嘴巴再能说,孙权听不进去,也是白搭,不光浪费时间,还可能耽误大事。可见,能说只是条件,会说才是关键。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