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新密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全市种植中药材品种200多个 面积近2万亩

村民采摘“密二花”

本报讯(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程艺涵 文/图)走在新密的大街小巷,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不少新密年轻人手中端着的不是奶茶,而是一杯岐黄饮养生药茶,这杯茶的开创者便是扎根于新密的一家艾草中医药研发企业。

让中医药文化“潮”起来,是新密市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别样注解。新密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岐黄文化发祥圣地,《黄帝内经》思想理论形成地,也是中华医祖岐伯的第二故乡。近年来,新密市坚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把传承和创新有机融合作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自然禀赋,打造中药材种植和康养两大品牌。新密市中草药资源丰富,知名药材有密二花、密艾、葛根、连翘,主要分部在北部伏羲山、南部岐伯山。目前,该市中药材种植园区达60多家,中药材品种200多个,种植面积近2万亩,其中金银花年产量100吨,产值达2000万元,2022年伏羲山巩密关“密二花”荣获国家道地中药材认证。新密市五指岭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密二花生产基地”被评为“河南省道地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康养方面,坚持“仿野生、标准化、走高端”的发展思路,发展国医康养园、岐黄文化园、药材观光园等新型业态。其中岐黄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岐黄文化园、岐黄养生园、岐黄生物科技园、岐黄生态种植园、岐黄颐养园五大园区20多个人文景点,是一处集岐黄中医药文化展示、生态文化旅游、文化艺术交流、健康养老养生、中药材种植研发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平台。新密市中医人才汇聚,全市现有中医医师633人,其中高级职称350人;700余名乡村医生在乡村社区从事中医医疗服务。为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新密市围绕中医药事业布局人才链,构筑引才绿色通道,打通人才地域壁垒,引进中医药人才。引进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郑州仲景国医中等专业学校三家中医药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为全市中医药及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布局龙头企业,激活中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新密市加大中医药企业布局力度,郑州葆龙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李济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落户新密,推进中药片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胶囊剂的生产,研发推广生姜薄荷舒缓贴、颈肩腰腿痛保健贴、经络保健膏。落地建设光明医派(河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数字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积极对接河南三强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三强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园项目,新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厚积薄发之势。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