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清明春趣·踏青行”系列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过去大家通常都比较关注遗址的年代,现在通过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我们还能判断过去的人吃的是什么,当时的环境如何……”4月5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清明春趣·踏青行”系列活动之“考古人讲考古”举行,邀请副研究馆员胡亚毅为市民带来《双槐树遗址环境考古实践》,从环境考古的角度,带大家多侧面、更深入地了解“河洛古国”的真实面貌。

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坐落着距今约5300年的双槐树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先后入选“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讲座中,胡亚毅首先向听众介绍了双槐树遗址的主要发掘成果和重要意义,并重点从环境考古角度,带观众“换个角度看双槐树遗址”。“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与黄河河面相对落差82米。作为一个中心聚落,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如何解决,是来自黄河、地下水、自然降水,抑或是其他河流?”面对胡亚毅启发式提问,观众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胡亚毅投屏的画面中:“双槐树遗址现在的地貌是北高南低,5000多年前仰韶时期人们生活的地面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我们长时间的考古发掘。通过发掘我们确认仰韶时期的人们都生活在一层红褐土基面上,通过一个点又一个点的基面高程测量,我们是不是可以连点成面,得到仰韶时期人们生活的地面”,在胡亚毅讲解的启发下,不少观众连连点头,有的还记起了笔记。

“听讲座我才知道5000多年前,我们郑州的先民就那么厉害了!以前还以为他们生活在原始时代,真不能小瞧了先辈的智慧。”上小学的粟粟跟着妈妈来听讲座,坐姿端正十分认真;粟粟妈妈还补充:“听讲座不仅仅听老师讲历史,还有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启迪和影响。”

“我很喜欢听考古类讲座,看到信息今天有讲座,我专门从西郊赶过来听。”市民吴女士表示,展览只能看到一件一件文物,听讲座后,就能把文物和当时的历史、文化对应起来联系起来,从而对古人的生活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受:“希望这样的讲座越来越多!”

听完讲座,还有观众意犹未尽地留下来与主讲人胡亚毅进一步交流。“双槐树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是不是比陶寺遗址更早?”“河洛古国那么繁荣,是怎么衰落下去的呢?”……听到一个个“刁钻”的问题,胡亚毅一一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双槐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后,前来参观、交流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的举行,让社会大众有机会走进考古工地“眼见为实”,进一步满足了公众对考古的探究热情。下一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继续举办“考古人讲考古”“考古工地开放日”等活动,做好考古的公众传播。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