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做大“朋友圈” 不排外不护内 新郑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营商水平

本报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杨柳)近日,一省外企业给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赠送了锦旗,上书两行大字——办事规范高效 服务热情周到。这是企业的评价,也是新郑的遵循。

近年来,新郑市对标全国一流中小城市,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营商水平,吸引外地企业,做大新郑朋友圈。该市在全省率先上线招投标APP,构建集“交易平台、监督平台、移动交易平台、移动办公平台”四项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化招投标系统,涵盖了新郑市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与产权交易四项内容。

放宽企业准入,杜绝地方保护。新郑市将以往企业注册进入政府采购供应商库审核制改为登记制,企业无论本地外地,参与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无须到现场,上传企业资料,即可完成登记。登记信息在交易中心网站公示,接受社会各方监督。目前已有全国各地近4000家企业,成为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的长期参与者。

为保证交易顺利运行,新郑市建立网上“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开通网上电子签名、文件制作、文件解密等多项功能,让参与企业经营者利用手机在线完成招投标各个环节的操作。自去年3月首次开通以来,目前已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310宗,交易金额46.66亿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企业减少相关差旅支出3800万元。

为帮助企业融资,新郑市开通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投标保证金“秒退”,并为企业提供电子保函、投标贷、中标贷等招投标金融服务。投标企业在线提出金融产品需求,金融机构在线受理、审批、发放,实现企业融资线上办理。目前投标保函审核通过92笔,共释放保证金约5069万元。

为帮助企业决策,并让大量交易数据发挥服务作用,新郑市建成交易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能够精准分析一定时期,某一区块项目进展情况,为基层政府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平台收集分析招投标中巨量交易数据,精准反映市场晴雨,为基层政府决策者、市场参与者提供依据,让决策从“凭经验”到“看数据”。

为营造公平有序的交易环境,新郑市探索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以此遏制评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熟人效应”。目前已分别与四川绵阳、达州,安徽宁国,湖北十堰、宜昌,江苏昆山,贵州黔西南等地16次开展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