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创造改变课堂

科学点亮未来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生参加科普创新大赛
长江东路第三小学学生参加中国航天科技周活动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学生 自制水火箭
郑东新区九年制实验学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上一展风采
经三路小学“乐创机器人”社团学生在组装设备
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科技文化节现场创意满满
河南省科技厅、郑州市科技局专家一行到淮河东路小学验收“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创建工作

本报记者 周 娟

科学教育是布局未来的教育。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

郑州市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近年来,为落实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举措,我市认真贯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积极行动落实,采取“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科学教育协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凸显融合特色,加强科学实践教育”“开发科教课程,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创新教研范式,引领区域科教发展”“加强专题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发挥学校作用,鼓励打造品牌活动”“凝聚集群力量,盘活科学教育资源”“规范社会资源,以竞赛促兴趣培养” 等九项举措,打好科学教育“组合拳”,让科学教育在全市蓬勃开展。

在我市众多校园,一支支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科学教育团队,正在托举起未来的科学家、设计师和发明家。

整合资源 深化教育内涵

在专家的带领下,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的小创客们一点点构思、创意、设计、制作出了学校的吉祥物“东东”。夜晚,他会代替保安,按照固定的时间和路线夜巡校园7次,会喷雾保湿,给花草浇水,还会跳舞、唱歌,和人对话,测智商,算算术,摆动双臂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入校等。作为小学校园内自发研制成功的功能型机器人,“东东”声名远播,也为更多孩子插上遨游科学世界的翅膀。

一直以来,我市各区县(市)、各校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资源,开展好学科融合的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

在中原区,把科学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强一支科教队伍、开发一批特色课程、构建一种良性生态、培育一批示范学校,持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区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协同科技场馆、基地、园区以及相关高校等,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依托河南省自然博物馆、植物园、天文馆,郑州科技馆、海洋馆、科技园,郑州大学等单位,探索打造半小时“科普体验圈”,带领学生深入科技研学基地、高校实验室等场所,为广泛开展科学实践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实践出真知,活动长才干。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组建了一支由科学课教师、科技辅导员和各学科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科学类课程教师,同时,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在多元活动和课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目前,该校已经举办了六届科技节,在基于科技元素设计活动的同时,努力探索科学文化的渗透,不断追求内涵式发展,真正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与平台。

创客教育是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的一张名片。该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动口表达”,不断推进创客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基于该校深厚的科学教育底蕴,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投资三千多万元将该校的体育馆改造成郑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了一个集参观、科普体验、分享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沉浸式科学教育体验中心,涵盖航空航天、天文地理、机械工程、金工木工、3D打印、卫星探索、动漫编程、航模海模车模、物联网农业、无人机等项目和课程,实现了整个场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监测学生在馆内的活动情况,评价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等功能,为整个东区乃至郑州市的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资源支持。

印发一揽子行动计划,多点发力,高位推进;构建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学段衔接课程等于一体的立体式融通课程结构;设立郑东新区“科学素养教育大课堂”,精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强、科学探究能力强、科学实践能力强的“三强”科教师资队伍;坚持“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理念,打破传统科学教育封闭围墙,丰富科学教育新样态……近年来,郑东新区遵循系统优化、资源集成、统筹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全方位谋划推进科学教育。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强国之基。郑东新区将继续立足学校主阵地和社会大课堂两大阵营,从顶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师资培养、资源拓展、条件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内引外联 拓展学生视野

充分利用毗邻紫荆山公园、河南省气象局、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的地理优势,金水区经三路小学开设了“紫荆山公园里的科学课”等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调查、气象观察、生物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聘请专家做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进校举办讲座,进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运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适切资源,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下一步,该校将继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与河南省气象局联合建成智慧气象馆、智能科普馆、天文观测站,丰富科普课程,完善创新体系,让学子的科学梦想,在文化沃土中自然生长。

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三小学则充分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把科技创新深入到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创建生态农场,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包括菜地培育、无土栽培、雨水收集等在内的系列实践活动。目前,校园里有50多种植被,学校还将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嫁接培育更多新品种。校园鱼塘会陆续引入系列物种,构成完整的生物链,形成生态循环系统。此外,学校通过多种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如科技创新制作、科技体验、科幻画等形式,让学生沉浸科技氛围,大胆徜徉科技海洋。同时,学校聘请省气象局、省自然博物馆、郑州师范学院、郑州科技馆、和悦自然社科普专家,担任学校“少年科学院”校外辅导员。除了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进行科普知识的讲解以外,还有多名从事科技行业的家长志愿者参与,给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科技知识。该校学生先后走进河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研学,与尖端科技“零距离”接触。

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科学教育合作共同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引领学生走近科技前沿,开拓视野……我市各区县(市)、各校探索了多种方式,推进科学教育开花结果,科学教育成为“孵化”学生科学精神的有力抓手。

创设以童心向党少年强国为主题的“中国芯”科学院,激励每个孩子从小树立破解科技难题的信念;红领巾相约20年,让时间胶囊珍藏梦想,引领中高年级1760名同学将技术清单认领为兴趣清单、学习清单、责任清单;打造“大河上下科技长廊”,坚定孩子们的科技自信和民族自豪;开辟“三田农场”,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种植、了解农业科技……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以“科学教育情景化、科学思维结构化、科学知识功能化”的“三化”为教育理念,以课程设置与素养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科普实践与家校馆相结合、危机教育与攻关精神相结合的“四结合”为教育主线,以“五创设”为教育举措,致力于培养具有探究意识、科学精神、应用创新的科技少年。

和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一样,新郑市的众多学校都立足校情,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立志于培育出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而始终以“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为核心理念践行科学教育的郑东新区九年制实验学校,则坚持多维融合创新科学教育课程,同时,以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促进在“五育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学校多次举办科学实验比赛、人工智能普及讲座、科学家精神学习汇报、车辆模型、模块拼合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学生们在科学课堂中学习、做实验,在社团课进行深层次探索实践。机器人社、人工智能社、编程社、航模社、海模社等科创社团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提升。学校与普惠路第一幼儿园、郑州市第一〇一高级中学联盟,与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团队联合主办了“基于项目学习的跨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项目。学校本学期进行了有关“低碳”项目的探索,在本次项目化课程学习及实施的过程中,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平台去大胆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等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推动科学教育走深、走实、走出成效,这是我市教育系统一直不遗余力的方向。

前不久,管城回族区举行的“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商都教育讲坛”上,与会专家以“科学教育如何在中小学教育有效实践”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管城教育人进一步明确目标、达成共识,那就是竭尽全力将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积极落实和开展好科学教育,激励更多青年人追求科学、勇于探索,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赛教融合 搭建多维平台

“奇趣”科学社团、小牛顿社团、人工智能社团、趣味编程社团、无人机社团……在金水区各中小学校,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社团备受孩子们喜欢。

科学社团遍地开花,也营造了校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为了深入检验学生的科学水平,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金水区积极组织开展多项赛事,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为评,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除组织中小学参加全国和省市的一些科技赛事外,区里也创新组织青少年科技运动会、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中小学生创意编程大赛及人工智能大赛、创客艺术节等,多形式、多级别的赛事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区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金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当前,我市各区县(市)、各校着力在“实”字上下功夫,致力于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与传统教育相比,竞赛更注重实践和实践成果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市不少学校,赛教融合开辟出越来越广阔的育人空间。

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该校注重将科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学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技”的方式,将比赛中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科技节、开设科技讲座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要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旨在挖掘学生特长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公益性教育活动。

去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别在校外培训、竞赛活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各地要合理规划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引导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各地要加强正向宣传引导,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搭建中小学生成长平台,发现有潜质的学生,引导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等。

近日,郑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24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名单和2024年全国性、全省性竞赛活动备案通过名单。从公布的“白名单”中不难看出,竞赛活动主要围绕自然科学素养、艺术体育素养、人文综合素养三大类组织开展,这与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宗旨是高度契合的。“白名单”重点突出,立足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公益性是这些竞赛活动的本质属性,目的是为青少年搭建相互交流、沟通、互鉴的平台,引导他们敢于自我展示,善于合作分享,勇于奋斗超越。

在这些竞赛活动中,主办方要确保竞赛活动程序严谨、组织规范、实施有序,做到竞赛结果公正、公平、公开,同时,还要建立畅通的申诉渠道,确保竞赛评奖的科学性、公正性与严肃性。

科学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和动手欲,还原科学对孩子最本真的吸引,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特别提醒家长、学校,为孩子选择赛事时,要仔细筛选,不要参加违规竞赛,如发现违规问题线索,及时向教育部门反映,家、校、社等主体共同发力,用科学教育的优质资源,开出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之花。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