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考古人讲考古”

聚焦大河村遗址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1964年秋,杨槐村村民在挖红薯窖时,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铜镜、铜剑、陶罐等文物,上报文物部门后,郑州市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现场调查,初步判断该处是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3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对大河村遗址开展了大量的发掘、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4月18日下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内,“考古人讲考古”系列之《星空下的村落——郑州大河村遗址》公益讲座,在“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个对考古人而言颇为特殊的日子如约举行,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听讲。

据了解,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部。大河村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考古中国·中原文明化进程研究”课题中,2022年,荣获了“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大河村遗址具有四个特点:时间跨度长,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和商文化四个连续的时期,尤以大河村四期(即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遗存最为丰富,前后延续约3300年;文化堆积厚,各类遗存丰富,文化层堆积厚度普遍在8~9米左右,已知文化层最厚处达12.5米,较为罕见;文化面貌复杂,以仰韶文化为主,兼有屈家岭、大汶口文化因素;彩陶丰富多彩,发现了大量色彩绚丽、种类繁多的彩陶,著名的彩陶双联壶就发现于此。

讲座中,丰富的彩陶图案、内涵丰富的双连壶等无不引起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从地层可以看出来几千年这里曾经历过洪水、地震,真是太神奇了!”“双连壶底部相通,是不是新人结婚时饮用合卺酒的文化起源?”……讲座结束后,观众们仍意犹未尽,期待和主讲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杨猛继续交流,杨猛也知无不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到博物馆里看到展板上的介绍,才知道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我想主办方今天举办这个讲座,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我们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民王女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传统文化热的持续升温,大家对文物、考古等更为关注,通过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的开展,能向社会公众宣传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传承的深刻意义,使大家更加能够体会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更深层次的关联,“这对大家了解古遗址的文化内涵,提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