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一行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参观交流 |
本报讯(记者 李居正 文 徐宗福 图)5月13日,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中央与省市各媒体、专家学者组成的采访团首日来到郑州,深入大河村遗址、新砦遗址、双槐树遗址等地,通过实地调研、集中采访、交流互动等方式,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考古遗址的丰富内涵。
大河奔流 探寻先民遗产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郑州中心城区东北部,是本次文物探源郑州行的第一站。大河村遗址是包含了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识性遗址和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距今已有6800至3500年历史。走进大河村遗址,先民的生产生活与艺术创作都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这片房屋搭好以后,会对它起火烧烤,墙壁中木炭将会碳化,中空夹层也随之出现……”迈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的遗迹厅,5000年前人们生活的“三室一厅”便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千年前房屋保温隔热墙面的制作工序清楚展现。
“从遗迹的哪一部分可以看出墙面?”“‘烧屋子’是先民建造房屋的第一道工序吗?”采访团成员也对当时的房屋制作充满好奇,并向讲解员积极提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古久的“三室一厅”,不仅是中国建筑史的里程碑,还为探讨当时家庭婚姻状况、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除了住宿,在大河村繁衍生息的先民,还将各种技能运用到了生产生活与艺术创作之中。大河村遗址,又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不仅有石斧、石铲、石镰等生产工具的出土,还有绘画精致的彩陶。陶器上,各种花鸟鱼虫、日月星辰幻化成优美的图案,供后人欣赏参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在介绍彩陶特点时说:“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有别于其他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其最大的特点是‘白衣’,人们可以在白衣上作画,这样绘出的花纹更加鲜艳明亮,也更加美观。”
承上启下 揭秘早夏历史
在郑州新密市刘寨镇新砦村,一个关于二里头文化早期的考古发现,于1979年被考古学者发表在了发掘简报中,从此“新砦遗址”逐渐为人所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河南新砦队队长赵春青,已经在此地驻扎工作24年。在遗址发掘现场,他以幽默的口吻、丰富的考古经验,向大家分享了新砦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与历史。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新砦考古队驻地,记者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夏王朝的建立应当作为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的晚期阶段,而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新砦二期文化便成为探索早期夏文化的重要对象。
在新砦遗址发掘探索的过程中,对夏朝早期的历史追溯从未停歇。(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