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院落里绿树成荫。仔细看,依稀能寻到几株枣树和梨树。就如你曾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然后,你从这里出发,在洛阳居住几年后,裘马轻狂十年漫游、悲辛凄苦的十年求官、居无定所十年漂泊,以诗著史,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可是,这片土地,始终是你梦中常常想念的地方吧。
一座墓冢,在巩义康店的邙山岭上,在松柏下。
这墓冢,北有黄河滔滔、东有洛水清清,如今已树木成荫、碑文成林。
公元770年,漂泊且穷困的你,有了归乡的思绪。你几经波折,却终于在一个冬夜,在湘江的一条舟船上,与世长辞,结束了你59年的生命。
直到43年后,你的孙子将你的灵柩迁葬于偃师西北的首阳山下,后来,又移葬巩义康店的邙山岭上。
你,出生在这笔架山下,一生笔下波澜壮阔;你又终于魂归故里,与河洛之水遥遥相望。
“穷年忧黎元”
总有人说你似乎不曾年轻过,因为“沉郁顿挫”是人们对你的评价。但实际上,你的青春是那么飞扬肆意。
二三十岁的年纪,如云雀般自由——你“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要提及的,是公元744年,你和李白在洛阳相遇。你们和高适一起登上古吹台饮酒赋诗,之后,你又和李白一起畅游齐鲁等地……
之后的岁月里,人们提及这段相逢总会津津乐道,那是文坛双子星在空中的彼此照亮。而你们的相互辉映,更是点亮了整个星空。你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分别时,李白也希望“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遗憾的是,金樽再未开。
再之后,你仕途不顺、拜谒无果,“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而影响你一生的那场安史之乱,也不由分说地劈头盖脸而来。那是公元755年。
你去鄜州羌村避难,听说肃宗即位,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终于,从长安出逃的你投奔肃宗,授为左拾遗。不久,你又因给房琯仗义执言而触怒肃宗,被贬华州。
公元758年,你回洛阳探亲,一路上,饿殍遍野,你见到了百姓在战乱频仍里的生活状态。终于,你笔锋一转,奋笔写下“三吏”“三别”。自此,你的作品跳出了一己悲欢,而走向了一个更为辽阔的世界。你愤慨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久未归家,推门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也是自此时起,你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绑缚在了历史嶙峋的战车上,以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担当起了与整整一个时代共存亡的命运。你笔端涌动的,是更为饱满的血肉、更接地气的文风、更加悲悯的情怀……
公元759年,你再次辞官,去往秦州,客居一段时间后,又辗转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爿草堂。今日的杜甫草堂草木蔓发、风景如画,可当年,你的茅屋破败,一阵秋风来卷,你彻夜难眠,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友人严武去世,成都再无可求助的人。公元765年,你离开成都;公元766年,你在夔州住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就在这段时间内流落在你的笔端。
再后来,你重病缠身、满头苍发,你想回家了。但终究病体不经折磨,59岁那年,你病丧归家的舟船之上……
“润物细无声”
我再次将目光投向巩义笔架山下的这孔窑洞,我在想,你学步和学字从这里开始,那么,在你默念自己诗行的时候,用的可是那时的巩义腔调?都说味蕾记忆持久,你后来离乡的日子里,是否怀念这里的食物?
不过,你肯定想不到的是,而今,你已经成了故乡最强大的名片——巩义因你出生在这里,被评为“中华诗城”;巩义已连续多年举办以你为名的国际诗歌周活动;以你为原型的实景演出,让人沉浸式了解你的魅力……
因你,让我们对人生和时代有了更深入肌理的感受。思乡的时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听雨的时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遥寄友人“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就连揽镜自照,也会说“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更别说《秋兴八首》里的逸兴遄飞,或是《饮中八仙》里的飘扬风采……
而你,留给世人的又绝不仅仅是这1400多首诗词,更是告诉我们战争中人世漂泊的况味,让我们把苍生在聚光灯下细细打量。
终于,在你的故乡,我似乎触摸到你的模样——故里园区门口,是你高9米的铜像,你一手抚膝,一手执卷,目光朝向很远的远方……
对了,来你的故乡,连霍高速巩义东站口更名为“杜甫故里站”。入口处,这么介绍你——
杜甫,(公元712年2月12日—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