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课,组长小红(化名)哭着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们组不想要小明(化名)了!他每次都不配合我们组,让他举手他都不举手。”
这是本周小明第三次被组长告状。
无独有偶。
课堂上,老师说:“淘气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好不好?”同学们都欣然接受:“好!”只有小明说:“不好!”
小明的“不配合”与“唱反调”,让他在大家心中留下了难相处的形象。
为解决小明人际关系堪忧的现状,我找到小明进行交谈。
“小明,你不举手是因为自己不会吗?”小明摇摇头。
“那你为什么不举手呢?你也知道,咱们班课堂上的小组展示活动是在四个人都举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邀请,如果有一个人不举手,就没有上台与加分的机会。”
“可是举手也不一定会上台呀,而且,我也不想被加分。”小明有些倔强地说道。
我笑了笑说:“但是不举手肯定不会被邀请呀,就算你不想被加分,那你愿不愿意帮你们小组加分?你们组长上周还在说希望你们小组能成为‘优胜小组’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其实,小红之前就跟我说过,他们组的每个人(包括小明)都想要为小组加分,成为“优胜小组”。
至于小明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加分,我想他应该是在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明明想要被加分,却表现得毫不在意。
我想,这种“口是心非”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
“那你课堂上为什么说不愿意帮助淘气解决问题呢?可我后来观察到你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这明明是在帮助淘气解决问题呀!”
小明红着脸,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你是不是认为这样说,就可以吸引到老师的目光了?”小明的脸霎时更红了,而后轻轻点了点头。
我豁然开朗,原来他的“与众不同”是为了得到别人对他的关注。
我也明白,“不配合”与“唱反调”是小明的保护色,掩饰着他内心渴望的满足与关注。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了解到说反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个阶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历这样一个时期。通常来说,孩子在三岁左右会开始进入“反抗期”,也就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此时,当他们的想法没有被别人理解、没有被人执行的时候,他们就会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用虚假的信息来保护自己。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先学会解读孩子的心理。如果面对缺乏别人理解、渴望被人肯定的孩子,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语,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以一颗平等而包容的心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想要获得的爱。
如果面对的是调皮捣蛋、专门说反话且与你对着干的孩子,一定要严格对待,不能放任自流。遇到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不动声色地观察他,假装忽视他的反话,使他渐渐明白说反话是得不到回应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喜欢说反话,要重视起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听懂他们尖锐反话下的期待与渴望。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 徐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