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厚

文】

许衡出生地许岗村处处可见“他的印记” 本报记者 白韬 摄

本报记者 杨宜锦

岁值小满,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麦田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一如815年前在这里出生并成长的“元朝一人”许衡,他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被津津乐道,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北京国子监中有一棵古槐树,据传是元代第一任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距今已有700多年。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人,后为避战乱,许衡父母才迁居到新郑。元初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曾五次出仕,参与了元朝文化、历法、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元朝的汉化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誉为中国古代历法巅峰之作的《授时历》,就是在许衡的主持下修撰的。他更凭借理学成就,被明朝儒士尊为“朱子后一人”。

这样一位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卓越人物,就出生在郑州新郑。

在许岗村委斜对面,一块雍正二年的石碑上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元朝一人”。拍照时正有村民经过,骄傲而热情地告诉记者:“这是纪念俺们先祖许衡的,俺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的后代。”

新郑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伟鹏介绍,全村2100口人,其中1800余人都姓“许”,皆是许衡的后代。这个村也因许衡由“阳缓里”改名“许岗村”。

在乾隆四十一年编撰的《新郑县志》上,对于新郑市许衡祠堂有着这样的记述:“新郑县城西大隗山之左曰阳缓里,元鲁斋先生许文正公所生地也。”

在村子的最西头有片“阳缓林”,林里有座墓地,斑驳的石碑上写着“魏国公许通神道碑”。墓前,还留有当地小学生前来祭拜的痕迹。

村头的文化广场伫立一块醒目大石,上写着“许衡故里”以及许衡生平。村支书许小勇带着记者走进一个古院落,指着地上被覆盖的石碑说,此处是许衡祠堂旧址, (下转二版)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