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从历史深处走来

向着未来奔去

本报记者 孙新峰 李记 李娜 王朋飞 李福 康钰

“亘古亘今、日新又新”,时间清晰记录前行的足迹。从黄帝、岐伯、列子,到杜甫、刘禹锡、白居易,再到许衡、高拱、耿介;从宇通、新大方、中铁装备,到数链科技、中原动力、四方达,再到三全、康师傅、好想你……随着6月2日《牛凤山:山窝里走出“武状元”》《超亚医药:治愈系产品暖身心》两篇文章和相关融媒体作品精彩刷屏,本报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厚文强工·问郑”两个单元共36篇报道及相关融媒体作品全部刊发,圆满收官。

(一)

这是一次媒体融合的探索之旅。在本次系列报道中,郑州日报社超过50位记者上阵,重走历史名人故里进行精彩、深度对话,探访郑州知名品牌找寻成长、突围密码,通过报网端微屏百花齐放,文图音视频交相辉映,系列融媒体作品全网总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彰显了主流新闻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这是一次践行“四力”的奋斗之行。在系列稿件的采写过程中,郑州日报社记者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力”要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在大视角下讲小故事、从小事件中见大背景,专业性和可读性相辅相成、有机融合,采写出一批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的报道。

这是一组精心“烹饪”的真诚力作。“厚文”遇故知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工”压舱石系列报道,通过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文化和工业是推动城市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工业是郑州立市之本,文化是郑州的灵魂和特质所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新篇章,既需要打造工业强引擎,也需要厚植城市文化优势,努力推动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发展,形成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丰富多元的城市实践,在经济发展中惠及民生,在文化传承中造福群众。 (下转二版)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