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内,游客在写有“郑州”的墙壁前拍照打卡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
本报记者 王红
核心提示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郑州努力走出文化强市以文兴业的新路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报道我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精彩样本,郑州日报推出【HERE郑州】“擦亮城市文化IP”系列报道,推介郑州独具的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四郑”元素,持续塑造城市文化IP,打造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文旅文创发展新格局。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时代发展中,城市渐进式更新,新的风景带来更多新的美好与驻足。
这个夏天,一起走近隐藏在古老商都街巷中的文旅新地标吧。纵情恣意,徜徉漫步,感受城市变迁……从此,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老厂房焕发新生机
6月的郑州,伴随一路走高的气温,整座城市格外鲜活热辣。
夏日夜晚,晚风携着余温荡漾。虽然暑气未散,随着夜幕渐启,位于华山路78号的二砂文化创意园内人流如织,城市“烟火气”在此聚拢。
“钻石广场”上方,直径40.2米的“记忆之环”高悬,灯光亮起,炫目璀璨。孩子们在草地上喧闹嬉笑,奔跑追逐着灯光秀在地面变幻“盛放”的花朵;时而会有路过的青年驻足,拿出手机定格美好瞬间……
“记忆之环”象征着郑州第二砂轮厂引以为傲的工业结晶——砂轮。作为我国“一五”时期的57个重点项目之一,这里曾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它不仅是郑州工业文明桂冠上的明珠,还树立起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的里程碑。
曾几何时,这里千百台机器轰鸣,工人往来不息,磨料、磨具产量最高占据全国产量的25%,十数项产品国内首创、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各种型号的磨料磨具产品搭载着火车奔向全国各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版图外扩,企业改制,厂区外迁,郑州二砂老厂区被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园,这座曾经一度寂静空置的“工业遗址”,搭乘上时代“列车”,又一次呼啸前行,焕发新的生机。
二砂文创园自2020年10月17日首期开园以来,工业旧址与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艺术形式结合设计改造而成的文创街区,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也“唤醒”了沉睡的厂房,点燃了人们的创业热情,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乃至城市记忆,都在这一片区内集约式融合发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