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博物多闻,打开郑州的另一种方式

(上接一版)迈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的遗迹厅,5000年前人们生活的“三室一厅”便会映入眼帘。遗址内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作为先民的居住基址,虽经历了5000年时光,但依然保留完整。“如果想了解先民们当时的房屋建造、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那么站在这片遗址前,你定会有所收获。”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大河村遗址,又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游客可以通过“序厅”“千年古村”“五彩家园”“筑起辉煌”“追梦星空”“大河长虹”六部分展厅,了解到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河村先民创造的灿烂远古文化。这里不仅有石斧、石铲、石镰等生产工具的出土,还有绘画精致的彩陶,花鸟鱼虫、日月星辰,古老而精彩。

在郑州了解早商历史,无城能出其右。《尚书》有云: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为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将自己的开国之都定在此,并取名为“亳”。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上,1000余件代表早商文明的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展示了“亳都”当时的文明与辉煌。

在商代都城复原沙盘,游客可以在光影交错中感受郑州的城区变幻与悠久的商城历史。行走在郑州的“城市一环”,可以看到,距今3600年的商代城墙遗址成为城市风光的一部分,或抬头仰望,或漫步徜徉,随时都能打开这座古城的“新玩法”,并将历史传递珍藏。

各具特色 多样馆藏

你见过多少种博物馆,它们又有怎样的特色?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专业场馆,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学习、休闲、共享等多种体验。在郑州逛博物馆,你不仅可以探索华夏历史之久,也能感受文物多彩之妙。

冶铁类博物馆的“中国唯一”。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成立于1984年7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冶铁遗址类博物馆。这里有现存西汉中晚期最大的冶铁竖炉,展示有世界领先的古代球墨铸铁技术。探访其中,游客可以通过“铜铁冶铸”“熔石淬金”“竖炉冶铁”“范模成器”“革故鼎新”5个基本陈列单元,揭开古代中国冶铁技术的神秘面纱。

用陶瓷讲述中国故事。紧邻紫荆山公园南门古老的商代城墙,有一家整面外墙镶嵌有唐代鲁山段店窑瓷片的博物馆,其陶瓷风格浓郁、内涵别具一格。这家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是郑州最早一批成立的非国有、陶瓷专题博物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美陶瓷,都能在这里找到馆藏。

“长渠缀珍”全面展示中原文明。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是一家与重大国家战略相关,集出土文物、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审美休闲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汇聚3000多件出土文物,上迄远古、下至明清,能够带领游客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文物保护成果。

砗磲水晶带您领略“造物神奇”。除了“泥与火之歌”诞生的陶瓷,海洋生物在历史与文化的熏陶中演变成文物,也会给你带来新奇体验。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共收集了14000余件(套)砗磲类藏品,从亿万年前的陆地砗磲化石标本、各种海洋贝壳标本,到各种贝币、生活实用器、饰品、艺术品,一部完整的砗磲文化发展史等待着游客前来学习探索。

科技加持 沉浸畅享

走进博物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又会发生什么?近年来,随着郑州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馆落地建成,老馆更新迭代,各种高科技的悄然运用,让游客的博物馆之旅有了“科技加持”,通过虚拟与现实、AR与VR,将文物欣赏,把历史拥抱。

“圆心就是我们的商城的‘一环’,一层层的光环像是年轮,记录了郑州中心城区变迁的历史。”在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中,记者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序厅。在这里,漆黑地面变成投影的幕布,随着一环环白色光影洒落地面,郑州城区变幻扩张的轨迹快速显现。“站在光圈中央,感觉自己像是要穿越时空一样,太震撼了。”王女士在光环的层层包围中惊叹。

来到郑州博物馆,乘坐电梯上到二楼,裸眼3D文物展示屏即刻映入眼帘。在地面上的“最佳观看位置”,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文物即将“溢出屏幕”的视觉体验。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通过高精度图像采集,利用软件分析三维空间点云信息、搭建适合三维场景、拼接多屏幕的画面创作出文物动画视频成片,游客无需佩戴3D全息眼镜,即可多角度浏览三维的立体影像。”

“你戴上这个VR眼镜之后,就像是穿越回了过去,可以体验到大河村先民的真实生活场景。”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展厅的“VR体验区”,戴上VR眼镜,游客就会穿越时空,来到大河村先民的原始生活场景;站在该博物馆二楼展厅地面上的体验点,游客可以选择扮演不同角色的大河村先民,去射箭、捕鱼、割麦、制陶,甚至还能参加一场数千年前的“篝火晚会”……

悠久的历史沉淀使河南文物考古遗存丰富,它们不仅是中华文明厚重的实物见证,更是文明内涵新生的根源。正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张玉霞所说,挖掘文物考古的旅游潜力,充分地展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等,呵护集体记忆,传承文明基因,不仅是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更是增强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