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让同学们了解了文字的出现是印刷术发展的前提,雕版、丝网印刷等至今仍在使用,同时告诉大家,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了解了历史背景之后,就到了动手实践的环节。“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大家首先找到刻有对应报纸文字的木块,组合成词、句并在凸起的字印上涂上墨汁;随后在纸上一列一列整齐地排版;最后把字的印章覆盖在印刷纸上,轻轻按压木块,字迹就留在纸上。
亲手制作 永久珍藏
感受了造纸的过程、了解了活字印刷的历史,然后就是动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郑州日报》。
不一会儿,孩子们举着自己印制的带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生活幸福”等文字的“报纸”兴奋地在台上展示。
他们用纸浆亲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纸张,用活字印刷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专属特刊”,每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我要把自己做的纸张、自己印刷的‘报纸’带回家,珍藏一辈子。”8岁的朱美诺十分满意自己的“百花争艳图”。6岁的张鸣硕独立完成了一份“报纸”的制作,当他满手墨汁欣喜地捧着新鲜出炉的“报纸”时,不由发出感慨:“原来做报纸的叔叔阿姨平时这么辛苦啊。”段广轩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他说:“我喜欢历史文化,喜欢参观博物馆,以前在博物馆体验过造纸术,这次主要想体验印刷术。”张翰文是一个一直低头默默造纸的“小工匠”,他的爸爸告诉记者:“这次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拉近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
“在中国共产党103周年诞辰到来之际,我们和有着75年历史的郑州日报社共同举办此次科普活动,非常有意义。”郑州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多管齐下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增强对我们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