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探寻“一桶垃圾的发电之旅”

郑州日报小记者走进郑州公用集团环保教育基地参观研学

本报记者 李莉 龙雨晴 文 李新华 图

我们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都去哪里了?从一桶垃圾到变为电能、热能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昨日,来自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的20余名郑州日报小记者走进郑州公用集团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参观研学与互动体验中近距离了解“一桶垃圾的发电之旅”。

长见识 带着问号而来

“我们家产生的垃圾会不会正在里面焚烧呢?”“这里为什么没有垃圾的臭味和焚烧的烟尘呢?”

一走进郑州公用集团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环顾干净整洁的花园式厂区,20余名小记者就有满满的好奇,带着各种“问号”开启采访研学模式。

“生活垃圾在经过分类后,可燃垃圾跟随运输车来到垃圾焚烧发电厂,滤出水分后在焚烧炉干燥、焚烧、燃烬。垃圾燃烬后的炉渣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余热锅炉里的烟气可用来发电、供热,处理达标后的清液可回收利用,洁净的烟气则排向大气……”研学活动伊始,在郑州环保教育博物馆,一段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视频,让小记者们对“一桶垃圾的发电之旅”充满好奇。

渗滤液处理系统、烟气净化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在沙盘区,小记者们近距离观察各种设备模型,对垃圾处理的各项先进设备赞叹不已;在互动区,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在欢乐中加深了垃圾分类的理解。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小记者们还来到郑州公用集团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房,从垃圾储坑到焚烧炉,从烟气净化设备到中控室,近距离体验垃圾变废为宝的全流程。

话感受 学有所获而归

“一个塑料瓶降解时间需要500年,玻璃瓶则需要一百万年,我以后要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和玻璃制品……”“我对中控室的参观印象深刻,通过视频画面就能监控整个垃圾处理的全流程,真先进!”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讲述着此次采访研学之旅的收获与感受。

“此次研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科学的垃圾处理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了解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的老师陈娜娜说,“通过这次采访研学,我发现孩子们都很有探究精神,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以后能带更多的学生来这里参观,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理念,种下科技强国的梦想。”

据了解,垃圾焚烧发电是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途径,作为重要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郑州公用集团建设并运营我市东部、南部、西部共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3年度,郑州公用集团已投产的东部、南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垃圾223.6万吨,发电8.99亿千瓦时,实现碳减排72万吨。按照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的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将于今年建成投用。

2025-04-25,10880|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