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 一座科技新城的创新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郑州各行各业各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郑州日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全景记录郑州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为您讲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人故事。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本报记者 李娜 覃岩峰 陶然

机器轰鸣声里,生产氛围热烈;塔吊林立影里,施工紧锣密鼓——7月11日,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火热启动,中原大地发展之力喷薄欲出。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牵引,近三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5.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22.4%、11.1%提升至2023年的25.5%、14.7%。

把握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作出一系列科学部署。

放眼郑州,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突破 创新主体应势而变

走进位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的富士康灯塔工厂,无人化操作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升链,才能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工厂负责人表示。

通过数字化加快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变,发挥龙头作用,在郑州成立新事业总部,富士康从“挑大梁”向“领头羊”迅速转变。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攻克北京冬奥会开幕火炬外壳材料难题,让全世界看见河南之光。

从富士康到奥运火炬,仅仅是郑州创新主体提质增效的缩影。近年来,郑州紧扣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主线,聚力关键环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加快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如今,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00多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为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下转二版)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