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把郑州唱给你听 超化吹歌天上月

超化吹歌演出现场
扫二维码 观看视频

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郭涛 李居正 文 马健 图

核心提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郑风》到如今登封“会唱歌的村庄”,郑州从古至今就浸润在音乐的滋养中,又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展现“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多元魅力,郑州日报推出《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从文艺的角度,把郑州“唱”给你听。

“山川孕奇韵,新密藏古音,超化镇上起,吹歌动人心。铜管响云霄,笙笛和鸣深,一曲千年调,悠悠入梦寻。”吹歌,从千年古寺走出的丝丝回响,蜿蜒悠扬的古乐旋律,原汁原味保存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风貌,同时又是古代典礼音乐,只在重大国事、佛事与社会活动中演奏,被誉为“宫廷音乐活化石”“古代交响乐”。曾经高居庙堂之上的“天上乐”,如今正传于民间、勃然复兴,并走向世界。

古乐之源 鸣音协奏古韵香

千余年的新密超化寺名震四方,寺内的乐器演奏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超化吹歌源于4000多年前夏商时期的鼓吹乐,在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宫廷音乐,在隋、唐时期传入新密市超化寺。明朝末年,超化寺的僧侣将这份珍贵的遗产传于民间,(下转二版)

2025-11-28,12461| 2025-11-27,12449| 2025-11-26,12441| 2025-11-25,12433|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