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PDF版阅读

今年“三伏”又是40天

据新华社天津7月13日电(记者 周润健)“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7月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从2015年至2024年,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渐有凉意。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不重复地记录60个,俗称“六十甲子”。当一轮结束后,再从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记录,如此循环不绝。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为何中伏会有长有短?杨婧解释说,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以今年为例,6月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第五个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8月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进入末伏。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