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

人才公寓为来郑的青年人才提供了温暖港湾。图为嵩山美寓人才公寓的共享自习室。

本报记者 李娜 陶然 李宇航 文 马健 图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郑州各行各业各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郑州日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全景记录郑州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为您讲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人故事。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18万,是2023年郑州一年内新增常住人口的数量。

自此,郑州全市常住人口首破1300万、达到1300.8万人。而18万这个人口数字增量,让郑州冠以“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称号。其实,过去十多年,郑州一直是人口增长排名靠前的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至202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了397.4万。

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底蕴。郑州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何以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人口虹吸效应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气密码?

提质焕新 打造新的人口增长点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

一般来说,人口的变化,体现了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的变化。一个城市吸引力越强、营商环境越好、居住环境越好、公共设施越完善,人口就会朝向这个城市聚集。

与此同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往往成正相关。2023年,郑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产业的发展是人口集聚的重要动力。

以产业转型制造新的人口增长点——在郑州重点发展的20条产业链中,蕴蓄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包括算力、元宇宙、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以及计算终端、传感器、氢燃料电池、卫星、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各式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郑州落地。

加快建设汽车制造,郑州集聚了上汽、比亚迪、东风日产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业15家,汽车产能超过260万辆,整车出口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雄厚,先后培育了河南长城、浪潮计算机、紫光计算机、超聚变公司等龙头企业。

新材料产业也“超”有看头,形成以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为支撑,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为重点,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为补充的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以高新技术为城市“谋未来”——郑州倾力打造算力之城、电子信息之城、汽车制造之城、量子之城、氢能源之城……(下转二版)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