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 陶然)零工市场,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一头连着零工群体,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7月17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该厅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底,我省要基本建成“1+19+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即建设1个省级综合性的零工市场,19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分别建设1个市级综合性的零工市场,县(市、区)聚焦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建设N个专业性的零工市场,初步实现省市县零工市场服务全覆盖。
设立零工服务站点 突出就近便捷
怎么让零工市场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求职者?《意见》中提出,对零工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要设立辐射一定区域的综合性零工市场,突出综合带动;对用工行业集中、岗位需求相似的地方,要设立行业性、专业性零工市场,突出专业精准;对用工需求分散、人员规模较小的地方,要结合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灵活设立零工服务站点或就业服务站点,突出就近便捷。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家门口”服务
为“零工市场”注入更多的服务内容。根据《意见》,我省支持县级以上零工市场提供人岗供求信息撮合服务,开展职业指导、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围绕灵活就业人员求职就业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提供车辆即停即走、工具借用寄存、候工休息等便利服务。
此外,零工市场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应满足追踪溯源要求的基本内容。招聘方应提供:用工主体营业执照或雇主身份信息、需求岗位类别与数量、工作地点与用工时长、薪资待遇与结算方式、雇用时间与联系方式等信息。求职方应提供:求职人员身份信息、职业技能等级、薪资需求与联系方式等信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提供: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法人等信息。
“双实名”让就业服务更有保障
《意见》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零工市场运营时间,公开服务标准,明示经办流程与对接方式,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县级以上零工市场要建立明确的市场招聘、劳动用工、调解仲裁、信息发布、工资结算等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化运行机制。
同时,加强用工主体与零工劳动者的“双实名”信息审核,重点查处就业歧视、虚假招聘、“黑中介”乱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模式,强化零工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检查,疏导零工人员进场求职,严格落实安全防控责任,维护零工市场运行秩序。
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让信息多“跑腿”,《意见》中提到,我省要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依托河南省就业创业服务网,建立“河南零工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动态收集区域用工信息,实行零工账号全省通用、岗位信息省级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提供在线报名、匹配对接、结果确认等“一网通办”服务,推动实现零工数据信息实时共享与精准匹配。
同时,支持各地通过身份证扫描、人脸识别、手机APP、小程序、扫二维码等简化程序,实施招聘信息推送、快速登记、快速配岗、快速签约、快速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