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行走的医院”走出优质医疗城乡共享新路径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杨尚青

近日,荥阳市崔庙镇崔庙村村民李先生从荥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出院。这一切都得益于荥阳市“行走的医院”的建设运行。

今年4月下旬,李先生因胸口不舒服到荥阳市崔庙镇崔庙村卫生室就诊。村医陈丽霞使用全科医生助诊包,当场为李先生做了心电图,通过远程门诊功能,检查数据实时传送到几十公里外的荥阳市人民医院。该院心电图室值班医生判断:无异常。陈丽霞初步诊断为高危组心绞痛发作,向“健康180运行指挥中心”发起会诊申请。会诊期间,患者突发胸痛加重。指挥中心立刻通知胸痛中心启动绿色通道,同时,安排救护车进行救助。接诊途中,李先生出现室颤和心跳骤停。手术后,李先生又出现频繁室颤、心跳骤停。情况危急,在“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的指导下,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团队给出具体的会诊意见,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

荥阳自“行走的医院”和“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建设运行以来,通过项目发现并诊疗的急危重症患者达30多例。所有患者均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在县域医共体协作下完成规范、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保基金、提升县域诊疗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

“行走的医院”就像是行走在千万家户的医院,一个小背包,装着“大民生”。荥阳“行走的医院”运行以来,平台接单12000余人次,北京、上海知名医院专家团远程会诊600多人次。

“行走的医院”把便捷的医疗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弥补了“120”在乡村的不足,缓解了“120”医疗资源压力,就近的网格村医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进行干预,赢得生命抢救的黄金时间,促进了网格与医共体、家庭医生、家庭病床充分融合,通过网格统筹赋能实现了医疗资源倍增。

“行走的医院”由三个层级共同支撑:第一个层级是行走在基层千家万户的网格村医,他们借助背在肩上的全科医生助诊包,通过远程门诊功能第一时间满足群众“防、治、管、康”需求;第二个层级是县域医疗中心——荥阳市人民医院“健康180运行指挥中心”,依托与网格平台对接打通的“健康180运行指挥平台”,对全市就医诉求进行调度和远程诊疗链接,同时归集健康大数据完善医疗档案;第三个层级是北京、上海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团,通过互联网远程诊断全天候提供医疗“云资源”,形成强大的远程诊疗支撑后盾。

“行走的医院”依托荥阳市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基层医疗资源融入网格体系,积极探索“网格+智慧医疗”,建立了基层群众就医新模式,打通了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看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就医新格局。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