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省 徐一腾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延续高速发展态势,取得优异成绩,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还面临众多挑战,亟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因此,应继续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加速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仅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去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我国在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时,应全面考虑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一方面,利用产业政策帮助制造业企业准确找到发展方向。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创建主导产业群,增强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简政放权,放松行政管制,打造服务型政府。同时注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市场秩序,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一方面,应减少高技术制造业的行业准入审批,消除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注重提高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制造业资源配置率,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二、发挥数字要素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制造业被视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还处于萌芽阶段,关乎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些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如医疗器械等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仍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不想转型”“不能转型”和“不会转型”是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的作用,首先要注重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政府必须加大对关键领域、环节的研发投入。采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增加政府对科研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构建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科技创新机制。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引导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渗透,进而带动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提高要素配置率。搭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造业企业为主体、高校等科研机构为平台、技术开发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积极规划和建设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信息服务技术与制造业应用场景的有效衔接。加速资金、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制造业流动和集聚,加强对制造业企业在岗职工的数字技能培训,为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发展路径。最后,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根据政策、法规的要求提高侵权成本,多途径、全方位增强知识产权维权效率,为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驾护航。
三、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制造业低碳化。《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战略任务,要求制造业在资源利用、新能源技术推广、产业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从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技术驱动三个角度考虑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政策,引导制造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利用结构性减税、金融体制改革等方法,全力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二是营造制造低碳化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增加制造业经济效益。三是搭建制造低碳的创新平台。加大力度研究新能源开发,帮助企业改善生产制造方式,减少对旧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制造、清洁生产,重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四、延伸产业价值链,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新经济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追求个性化体验,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第三产业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由于我国早期存在的人口红利和制造业粗放式发展理念,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然从事的是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组装加工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不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因此,借鉴欧美国家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经验,加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让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首先,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制造业企业应转变传统价格制胜的发展观念,了解到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只有依靠差异化才能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应将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地位,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制造业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联系,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依赖性。最后,延伸产业价值链,可以采用提供产品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的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主导着石油、钢铁等传统产业,导致资金、土地等资本大量集中在国有企业,不利于调动市场活力。并且这些传统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产生许多“僵尸企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快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强化国有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率,消除“僵尸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其次,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通过重组上市、股权转让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后,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国有企业人力、生产以及税费等各个层面的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持续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新时代新征程,制造业只有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化解风险挑战,巩固扩大既有优势,补齐短板,才能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