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精准地将农药和肥料喷洒在农作物上 |
本报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田建杰 梁亚婷 文/图)嗡嗡嗡……4个螺旋桨飞速转动,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快速朝着一片绿油油的农田飞去,一边飞行,一边喷洒农药。
近日,在中牟雁鸣湖镇黄河滩区的千亩玉米地里,种粮大户梁四清对这些新技术赞不绝口:“以前种地全靠经验和感觉,现在有了无人机植保和遥感监测,种地变得科学又高效。粮食产量提高了,质量也更好了。”
无人机植保技术正逐渐成为农田管理的得力助手。与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相比,无人机能够精准地将农药和肥料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避免了重复喷洒和遗漏的问题。其高效的作业能力,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人工成本。雁鸣湖镇农业负责人张宝会说:“一架无人机一天的作业面积可达数百亩,是人工效率的数十倍。同时,精准的喷洒方式还显著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眼下,雁鸣湖镇黄河滩区的玉米进入了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四清正借助玉米地的智慧监测系统查看玉米长势情况。看着这种粮高科技,梁四清笑着告诉记者:“这智慧监测技术是我们农民的‘千里眼’。我们通过手机上的遥感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田地的墒情、病虫害等信息。这些信息如同精准的‘农事指南’,帮助我们实现了精准种植和管理。”
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玉米,梁四清谈起了自己的“种田经”。这些年通过自己投入加上国家补贴,自家的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基本配备齐全,农忙时节的用工量由早前最高时的3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5个人,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他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选用优良品种,采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不仅节约了农药开支,还种出生态有机粮。如今,梁四清的1200多亩农田年产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共计约125万公斤。
梁四清表示要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上带好头,带领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