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艳竹)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绘就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着力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按照《规划(2021—2035年)》,我市将充分发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一条河南特色的森林城市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路径。以点带面,推动形成面上更大发展带动效应,促进郑州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动发展,构建带动周边、辐射区域、联通城市群的建设格局。
发展目标“三步走”。近期目标(2021—2025年):到2025年,山河辉映生态基底逐步成型,大都市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基本形成,科学绿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生态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中原生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美丽郑州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评价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森林城市建设得到有效巩固。
中期目标(2026—2030年):到2030年,山河辉映生态基底基本建成,大都市区核心城市生态面貌更加靓丽,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中原生态文化得到繁荣发展,评价指标大部分超过或优于国家标准,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远期目标(2031—2035年):到2035年,区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建成,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新型城镇发展质量、环境综合竞争力处于较高水平,优质生态产品持续高效供给,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建设目标,基本建成“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
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发展格局
为生态版图扩面,不断增厚郑州“绿色家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基于郑州地区山、水、林、田等生态要素,以现有空间格局为基础,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河一山:“一河”为黄河生态保护屏障,“一山”为嵩山生态涵养高地。黄河、嵩山作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山河生态基底,是郑州蓝绿空间的代表、城市生态的屏障,守护黄河嵩山,构筑生态格局。
两区两城:“两区”为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东部林田共生示范区,“两城”为郑州主城区核心森林城、郑州航空港区新兴森林城。“两区”“两城”是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体,主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森林建设,分类侧重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区域空间格局。
多廊多点:“多廊”为道路、河流形成的绿色廊道,“多点”为县城、乡镇等城镇森林建设节点。“多廊”主要开展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河流湿地保护。“多点”主要将森林城市建设向县城、乡镇和村庄延伸,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联动、整体提升。
让锦绣山河造福群众
目标已定,重在落实。《规划(2021—2035年)》围绕生态基底、增加绿色空间、和美乡村、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等,明确重点任务与建设内容。
塑造山河辉映生态基底。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按照“西部山水观光区、中部城河融合区、东部湿地修复区”建设要求,通过邙岭生态休闲带、滨河生态观光带、城市生态景观带、田园生态风光带的建设,打造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城市田园化的景象。发挥湿地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廊道。
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重点建设和提升由西三环、南三环、北三环以及中州大道围合的生态休闲环。对已绿化道路两侧林相进行提升,形成3至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建成连片大色块、多色调的森林生态景观,打造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内部生态休闲环。同时,重点建设由城郊大型遗址公园和郊野公园串联而成的生态文化环。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进行合理改造和艺术加工,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综合效益显著的城市森林生态屏障,打造集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景观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文化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打造林田共生美丽乡村。以镇区主要出入口绿化为重点,建设规划合理、绿量充足、配置自然、感官舒适的标志性主题景观绿化林带。在镇区周边打造绿色乔木、彩叶树种和花灌木协调的田园自然景观,创造优美的乡镇绿色屏障,逐步形成“林在村镇中、村镇在林中”的乡镇景观格局。
构建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以市域内主要道路、河流水系为骨架,按照“非农化”“非粮化”要求,以路边、水边、田边、村庄边等为依托,打造水相连、路相通、林相接的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网络。开展贾鲁河—隋唐大运河故道沿线两侧景观改造提升,优化生态林结构和功能。突出贾鲁河、隋唐大运河文化特色,融入文化元素,补充文化景观节点,推动生态文化、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
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以生态游憩空间建设、城乡绿道网络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体验服务提升等为切入点,通过增补游憩绿地、构建城乡游憩廊道、优化游憩服务设施等举措,开展观花、赏叶、负氧离子等森林游憩环境监测预报,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着重建设和提升以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大型生态休闲游憩空间。在森林环境中增加有氧体验区域,布设游步道和登山步道等设施。以生态展示和生态体验为主题,注重展示各类休闲场所的乡土植物、自然生态系统特色和服务文化内涵。结合黄河国家绿道郑州示范段建设工程,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廊道建设,配套休闲驿站、汽车营地等。在荥泽古城、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等特色路段建设滨水、山地、历史文化、田园等趣味主题绿道。高质量构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休闲生态系统。
传播展示中原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发展绿化和花卉会展、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开展森林生态文化活动,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运河文化之美”的展示窗口。重点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展示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起步区)、通济渠文化主题展示区(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荥泽古城文化主题展示区(荥泽古城)和大河村文化主题展示区(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谋划“大运河片区文旅产业带”,建设黄河谣文旅小镇、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黄河滩地公园等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