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回乡发展的孟思童对未来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 李娜 陶然 李宇航 文/图

染指流年,用化学的原理与方式探讨生命现象,在这场“生命化学”的探索路上,孟思童一走就是19年。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背后有着强大的助推力。

2017年,孟思童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先是入职了杭州的一家医学检验公司,工作两年后,2019年,他回到家乡郑州,这一回便是扎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为啥在外兜兜转转多年,最终还是选择回乡?孟思童告诉记者,郑州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除却家乡情结,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健全的人才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待遇优厚、专业契合、前景可观,对于我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孟思童向记者透露,刚回郑州时,面对住房等问题,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引进人才一次性发放1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每个月的1500元生活补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生活压力,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真金白银”,“城市前景”亦是择一城安居的重要因素。孟思童表示,回到郑州后,他先后在两家医学公司就职,今年又来到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工作。在郑州工作的五年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整座城市出彩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氛围,给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大舞台,而且这一环境还在不断优化。

“就拿我从事的生物医学领域来说,郑州可以说是一个发展新高地,有一批行业内领先的企业驻留,尤其是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建设,吸引了很多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下转二版)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