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聚焦十二届市委第六轮巡察

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李娜 赵文静 赵冬

开栏的话

按照市委巡察工作部署,6月中旬至8月上旬,十二届市委第六轮巡察派出12个巡察组,采取“一托N”的方式,分别对3家国有企业党委开展常规巡察,对3家市直单位党组开展巡察“回头看”,对42家党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巡察。

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十二届市委第六轮巡察”系列报道,跟随各巡察组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走进项目一线、服务窗口等,记录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开心事、舒心事、暖心事的点点滴滴。正风反腐促民生、立行立改促发展,成效可感可及,敬请关注。

夏日炎炎,新郑市新村镇焦沟村田地里,农作物因缺水而叶片卷曲,正在浇地的农户并没有使用距离较近的灌溉机井,而是用水管去接一个离得远的机井。

“为啥去远处的机井接水?”6月27日下午,郑州市委第八巡察组的同志在走访时看到这一场景很是疑惑,马上展开调查。

“我们也不想舍近求远去借用其他村组的机井,有时候要排队到半夜才能浇。”村民杨大爷无奈地说。经过细致询问与实地查看,巡察组了解到,该村多处灌溉机井存在不同程度损坏情况,尤其是部分机井出沙严重,无法正常使用。

灌溉用水关键期,每一口机井都是群众心中的“及时雨”。巡察组第一时间向新郑市农业农村局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灌溉设施正常运行,切实解决群众灌溉难题。同时,强调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如何解决好群众灌溉问题?新郑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申请维修管护资金,督促各乡镇切实履行机井属地管护职责,鼓励各乡镇按照管护要求采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反哺公益事业,以及发动乡贤或群众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管护经费来源,围绕有问题的机井,认真排查,抓好整改。

为了让更多群众尽快用上灌溉机井,巡察组、新郑市农业农村局还多次深入梨河镇、新村镇等乡镇实地查看问题机井维修管护情况,及时解决群众急盼的浇水问题,指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新郑市已维护、整改机井98眼,恢复灌溉面积6000多亩,预计挽回30万公斤粮食,减少损失近70万元。

田间地头,最怕的就是干旱或者洪涝。汛期,连续的强降雨给中牟县万滩镇七里店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

(下转二版)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