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给您提个醒

本报讯(记者 王红 张勤)暑假进入尾声,全市中小学生即将迎来新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新学期来临,学生如何才能“元气满满”投入校园生活?心理专家建议: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孩子们会面临一些不适应,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整,提前预留“心理缓冲区”,做好收心准备,避免急刹车。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专职心理老师、郑州市心理学科教研组中心组成员、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鲁帅建议,新学期开学前,家长们可以通过“一钟一会一境”来帮助孩子做好收心准备。

“一钟”,“钟”指的是生物钟,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规律作息。从现在开始到开学前,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规律饮食,注意小步子前进,比如孩子在假期里常常晚上12点以后才睡,第二天快中午才起,那就可以跟孩子约定早睡早起半个或一个小时,让生物钟逐步恢复到正常作息。

“一会”,“会”指的是家庭会议。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一家人在轻松的氛围下开一个家庭会议。聊聊假期,梳理下假期的收获或遗憾;聊聊新学期的期待,想见的同学老师;聊聊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小目标,再讨论下如何达成。在家庭会议的聊天中帮助孩子做好迎接开学的心态转换。

“一境”,“境”指的是环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重新布置卧室和书桌,还可以带孩子一同选购书籍、文具等,也可以通过给孩子写一封信、举行假期告别仪式等,总之是在充满仪式感的环境创设中,帮助孩子做好沉浸式开学准备。

除了“一钟一会一境”之外,特别想提醒各位家长,收心工作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断崖式收心”“紧箍咒式收心”,要用一种温和、理解、包容、不激进的方式,用正面的情绪和话语,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收心。

心理专家表示,开学前,同学们心情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变化,可能会有期待,也会有不安、焦虑、担忧,更多的可能是多种情绪夹杂在一起,这其实都是开学前正常的心理表现。如果出现负面情绪,首先学会接纳,也就是接纳当前可能产生的所有情绪,不着急压制它,评价它,比如“我感到有些担忧,是因为我在假期里有些摆烂,我担心开学学习跟不上……”当情绪被看到、被接纳时,它就更容易被理解和调整。

此外,新学期伊始,孩子们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专注力”。不少同学在假期会接触电子产品,甚至出现“沉迷”,到开学就容易出现“戒断反应”,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打不起精神、嗜睡、学习没兴趣等情况。那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同学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使用“隔离法”“等待10分钟”“丰富休闲生活,转移注意力”三种方式帮助自己积极收心。如果仍旧无法改善自己的状态,要学会求助,可以向班主任老师、家长、心理老师、同学倾诉,获得支持。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