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郑州美丽的夜景 |
参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
亲手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 |
本报记者 李居正 文 李新华 周甬 图
9月7日,“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二七商圈落下帷幕。从8月31日启程登封,到二七纪念塔下惜别留念,8天时间,这支采访队伍围绕郑州特色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了录制报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郑州实践被中非媒体共同记录,中非友谊也在此次媒体行动中阔步向前。
脚步丈量城市 充实载满旅途
9月1日,肯尼亚广播公司、坦桑尼亚STAR 电视台等东非11家主流媒体和机构代表16人,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天地之中”的嵩山脚下,参访了少林寺、塔林、塔沟武校等地,观看武术表演、体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式开启了这段郑州之旅。
此后,联合采访队伍深入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城区、惠济区等地,将郑州的先进制造业、悠久历史文化、繁华地标建筑、现代化街区、文旅特色景区等全面采访并真实记录,不仅感受了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情好客,也留下了一段段美好记忆。
走进少林寺,少林武僧团的精彩表演让非洲媒体朋友忍不住“求教”;来到龙湖金融岛,采访队伍一路探访沿湖商业街店铺,切身体会城市烟火气;行至中铁装备总装车间,沉浸式感受“大国重器”带来的强烈震撼;迈步东城垣遗址博物馆,3600年的城市历史在他们心中浓缩成了对“文明意义”的赞叹。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报业集团主编拉马丹·玛卡梅·苏莱曼对这次“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这样总结:“十分感谢郑州市政府和郑州人民邀请我们参观了这些景点。这些天,我们看到了美景,品尝了美食,塔沟武校的万人表演、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传统文化演绎、宇通客车与盾构机等先进科技都让我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媒体协同作战
专业实力尽显
“我现在位于顺城街,晚上大家都来这里吃路边摊了,只要来到这条街上,你就忍不住想吃东西,只要你想吃的,都能在这条街上找到。” 肯尼亚民族传媒集团记者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一边拿着麦克风,一边从容地面向镜头去完成这条视频的录制。
在联合采访中,非洲媒体人的专业实力,展现在每一次节目制作与刨根问底之中。9月4日,当大家来到人流如织的顺城街,狭窄的人行街道便成了非洲媒体的创作佳地,相机一举、麦克风一挂、耳机一戴、两位非洲记者便开始交流录制,将整条街巷的烟火气尽收于镜头之中。
9月5日,当联合采访队伍来到黄河文化公园,来自坦桑尼亚STAR 电视台的斯蒂芬·迪亚洛望着万里黄河第一桥,便开始对桥梁建造与泥沙沉积等问题进行提问,试图学习中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他们好奇古人生活;在国香茶城,他们追问品茶方式……采访、交流、记录,来自非洲的媒体人用他们的行动展示着来自万里之外“专业实力”。
此外,这支联合采访队伍在交流沟通上也同样专业。由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等语言组成的采访团,面对行程中各种拍摄需要与沟通需求,只需进行简单提示,大家就能完成默契配合,有的媒体人既可以用母语与同伴交流,又能在采访时转换成流利英语完成沟通,甚至时不时还能说几句“你好”,向同行人员亲切问候。
深度参与体验
友谊双向奔赴
在此次“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中,各个采访点位不仅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细致全面介绍,更有许多亲身体验项目,让语言不一、文化不同的非洲朋友收获了满满的参与感与乐趣十足的行程体验。
在郑东新区如意湖畔,采访团乘船入湖,欣赏“大玉米”、河南艺术中心等CBD区域的地标建筑,观看水上灯光秀与古风演绎;在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非洲媒体朋友佩戴VR眼镜,化身“冶铁工匠”锻造铁器,感受汉代领先世界的冶铁技艺;选版、上墨、拓印……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纸上河南非遗店铺,来自非洲的媒体同行亲手制作木版年画,玩得不亦乐乎。
9月5日,在品尝完亲手制作的月饼后,来自马拉维广播公司的庆比兹加·齐作纳·姆西姆科为中国朋友送上了“团团圆圆”的中秋祝福。顺城街元宵、牛肉丸、小酥肉的逛吃之旅,萧记烩面的鲜汤味美,冰糖葫芦的酸甜爽口,都成为此次“漫步中国·郑州行”的味蕾记忆。一路上,无论是街巷闹市还是文旅景区,市民与游客打招呼、拍照合影的需求,受到了每一位非洲友人的热情回应。他们说得最多的汉语是“你好”,学的最像的语调是“中”,表达最多的是对这个城市的喜爱与赞美,照片捕捉最多的是洋溢的笑容。
“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结束,标志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文明交响 数字筑梦——‘非洲伙伴’媒体行动”在郑州的子活动告一段落。截至目前,总台斯瓦希里语脸书官方账号、TIKTOK官方账号、“火花”客户端、国际在线网站发布稿件29条,总覆盖量超过150万,中非媒体联合制作的参访活动相关产品在非洲多家电视台播出,覆盖人口超过1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