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田野里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一台台农机在“云”端

扫描二维码,农机信息轻松上“云”

本报记者 王战龙 刘盼盼 文 马健 图

郑州农机中心的大屏幕上,星星点点,每台农机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作业面积等信息一清二楚;远在乡村农户的手机小屏上,农户填报需求信息下单、机手报价接单,供需信息一键互达。

这是郑州今年上新的农机云平台——农田耕种的“智慧大脑”,大小屏互动,为希望的田野插上科技的翅膀;信息技术赋能,为激昂交错的“田园交响曲”再添新的悦耳音符。

田间地头的“网约农机”

“老张,能调几台农机过来收麦不?”

“机器都调出去了!”

“想想办法,这麦子都熟了,等不起!”

…………

今年6月7日,新郑市润洋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浩接到了新郑市敬楼村和东郭寺村农户打来的电话。

张浩打开手机,登上农机云平台,发现距离三四公里的地方显示有车,一个电话立马联系上农机手。

“手机上点一点,农机就上门,方便得很!”张浩回忆,当天上午八九点联系,一个小时后,5台跨区农机就已到位。

“以前,夏收时节农机紧俏,农户都是在高速路口和加油站等车拦车。今年,依托郑州农机云平台,农户只需在平台下单,就能预约农机手。”张浩说。

今年“三夏”期间,农机云平台在郑州正式投用。

“平台实时接入雷沃、中联收获等主流厂家的定位终端数据,农机与平台实现定位联网,农机分布情况、作业情况等在平台上一目了然。”郑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装备信息与安全生产科科长田卫民介绍,目前,平台链接农机具1702台(套),其中收割机1044台(套),机手551人,入区作业1180台,跨区作业271台。 (下转二版)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