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田野里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上接一版)“跨区的车只要登入郑州云平台系统,到郑州市境内,机器位置、机手电话都可一键查询。”田卫民说,在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大模型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云平台可实时记录郑州范围内主要农机设备的位置、流向和工况,实现郑州范围内农机位置可查、农机状态可知、农机调度指令可达。

被解放的调度

“一天能接上百个电话,嗓子都喊冒烟了。”说起以前,张浩指着自己的嗓子说,哪儿需要收割,收割到哪儿了,全凭一部手机联系,“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接电话。”

“之前不知道机器的具体位置、具体收割情况,容易出现农机扎堆的情况。”张浩解释道,“平台上线后,作业区域、农机位置、运行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手机上实时查看,方便对车统一支配和高效管理,就近联系,精准匹配。”

最重要的是,缓解了农民找农机难的问题。往年农忙时,老百姓要么托人问,要么半路拦农机,今年这种现象大大减少。“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发布信息,机手可以用手机接单,找农机就像乘网约车一样方便。”张浩说。

新上线的“农机云”打破了供需信息壁垒,搭建起农户和机手之间的信息直通车,解决了农户找不到农机、农机手扎堆找活的老问题。

目前,郑州市9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54个应急作业服务队的位置分布、负责人、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已全部纳入平台,所有人员均可在平台一键呼叫,确保高效及时。

今年“三夏”期间,张浩虽然电话也很多,但他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接单、调度,“终于有了喝口茶的时间”。

农业高产高效的“科技芯”

“农机云”的上线,改变的不只是农户和机手。

“目前我市信息化平台还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机登上‘云端’,农业生产的‘含科量’也将越来越高,管理更智能,监管更精准。”田卫民说。

比如,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农机的精准调度,还将可以实现政府部门对多种作业类型的精准补贴——“网约”下单收割机,作业数据同步上传,农机手的作业补贴也随之精确快速到账。

虽然上线时间短,但农机云平台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效。实名认证用户占比高达85%,活跃用户量占比54.42%,登记农机服务组织62家,安装定位终端522台。

“技术的迭代,也将带来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转变。”田卫民分析道,未来的‘农机云’将是一套集农机调度、作业管理、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平台系统。

“不但可以实现农机的集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农机服务部门的决策能力,还将为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高质高效提供‘科技芯’。”田卫民说。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