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田野里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王战龙 杨柳

9月7日,河南兰考,一株株玉米身姿挺拔迎风而立,风吹田野,铺展开丰收的图景。

“棒子大,果穗匀,结实性好,一粒封顶”,走进田间的“阅卷人”——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对河南技丰种业集团双国审玉米新品种“君育368”“玉惠丰188”打出了A+的高分。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一头连着老百姓“好种子带来好收成”的殷切期许,一头接着保障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千钧重担。

小小的种子究竟蕴含着怎样巨大的能量?记者走进河南技丰种业集团,看科研人员如何突破思维限制、想象边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智造种业“中国芯”。

良种成长记

良种一粒重千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那么,一颗种子是怎样开始生命的起点?

在“中原农谷”核心位置,河南技丰种业集团现代种子工程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着一项听着有趣、实则重复枯燥的工作——考种。对某一农作物种子的穗长、穗粒数、总粒数、平均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统计,全面评估作物的遗传特性和产量表现。 (下转三版)

2024-09-19,9411| 2024-09-18,9403| 2024-09-15,9399| 2024-09-14,9395| 2024-09-13,9387| 2024-09-12,9375| 2024-09-11,9367| 2024-09-10,9359| 2024-09-09,9351| 2024-09-08,9347| 2024-09-07,9343| 2024-09-06,9335| 2024-09-05,9323| 2024-09-04,9315| 2024-09-03,9307| 2024-09-02,9299| 2024-09-01,9295| 2024-08-31,9291| 2024-08-30,9283| 2024-08-29,9271| 2024-08-28,9263| 2024-08-27,9255| 2024-08-26,9247| 2024-08-25,9243| 2024-08-24,9239| 2024-08-23,9231| 2024-08-22,9223| 2024-08-21,9215| 2024-08-20,9207| 2024-08-19,919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