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立天地之中·为天地立心】系列报道 书藏万卷 院集群英

静静伫立在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

本报记者 李娜 文 李炎 图

在这里,脚步忍不住放慢了,就连呼吸都忍不住要轻一些了。

唯恐嘈杂声,叨扰了延绵时空里的读书声——初秋,古柏处若有蝉鸣。嵩阳书院,一如以往的样子,静静伫立在嵩山脚下。

不知多少次来到这书院了,每一次,都忍不住放慢脚步,看这楼阁廊阙的时光流转,赏这将军古柏的势如游龙,听这名家讲诵的穿越时空,阅这浩繁卷帙的翰墨留香……

书院依山而建,因位于嵩山之阳,命名嵩阳。

若中岳嵩山少了这书院,便难免少了些许厚重;若这书院没有嵩岳峻极于天的背影,也不由少了些曲径通幽了。

浑然天成,相依偎相成就,转眼千年。

而今,在这书院里,4500多年的古柏依旧青枝苍翠,1500多年的书院依旧弦歌不绝,1200多年前的嵩山碑王依旧巍然伫立,虽难觅群星闪耀的旧时遗迹,但尊师尚学的基因却在沧桑中历久弥新。

兴废千年 书声依旧琅琅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清晨,一缕阳光从树枝的罅隙斜照而来,倾泻一地光影斑驳。一副楹联在嵩阳书院门口,迎接着又一个朝阳。楹联对仗,文气磅礴,其中直点“五岳之首”“历经九朝”,行间颇有自豪。

要说,这自豪也理所应当——站在书院门口,南可俯瞰登封全景,北可仰望嵩岳太室山诸峰,四周山环水抱,林峦错峙,自是读书授课的好地方。更别说,这书院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创立以来,朝代更迭、几经兴废,看遍了人间聚散离合,历经了战乱火焚,泛黄岁月里虽曾更换了建筑,但教书授业的圣贤之声却迭代增添,愈发厚重。 (下转二版)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