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黄澄澄的黄河水呦红彤彤的心系列报道

何倩向记者讲述炎黄二帝塑像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居正 文/图

“咱放假去趟黄河游览区吧,好久没爬邙山了”“那儿早改名了,现在叫黄河风景名胜区”“你们都错了,现在是黄河文化公园了”……在郑州的一户市民家中,老李和小李正在闲话关于这座城市黄河边上的景区名。三言两语间,这个景区三次蝶变的历史就被两代人的记忆快速翻阅。而在这条时间线上,黄河文化公园讲解员何倩,则在近二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或听说,或看见,或感知过它的“三生三世”,并深埋于记忆之中。

取水灌田 荒山生翠

我听过它的“第一世”

“景区咋来的?我们本身就有建设的基础呀,这里曾经是邙山提灌站。”提起黄河文化公园最早的历史,何倩的自豪感就涌上心头。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来到今黄河文化公园的小顶山上视察,同时留下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大批工厂兴建、城市人口激增,为解决吃水问题,一座座引黄工程的建设被推上日程。何倩告诉记者,70年代,园区干部群众上山搞建设、铺管道、修山路、架电线,让当时的荒山有了第一片基础设施。这些年复一年的劳动,终于使邙山提灌站开闸引水,解决了当时郑州市70%以上的生活与工业用水。

奔涌的黄河水不仅哺育了这座城市,也让黄河边的这座荒山,有了一泓生命之源。“1976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纷纷来此植树;1979年,为改善环境设立的专业‘绿化队’应运而生;80年代初,我们这里便有了正式的绿化管理处,从那时候,提灌站向景区的蝶变就正式开始了。”何倩一边说,一边开着玩笑,“应该给你找个‘绿化队’的‘老先生’聊聊,他们啥都知道。”

如今,这个为荒山妆点翠绿的“绿化队”已经完成“升级整编”,成为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园林所。(下转四版)

2024-09-19,9411| 2024-09-18,9403| 2024-09-15,9399| 2024-09-14,9395| 2024-09-13,9387| 2024-09-12,9375| 2024-09-11,9367| 2024-09-10,9359| 2024-09-09,9351| 2024-09-08,9347| 2024-09-07,9343| 2024-09-06,9335| 2024-09-05,9323| 2024-09-04,9315| 2024-09-03,9307| 2024-09-02,9299| 2024-09-01,9295| 2024-08-31,9291| 2024-08-30,9283| 2024-08-29,9271| 2024-08-28,9263| 2024-08-27,9255| 2024-08-26,9247| 2024-08-25,9243| 2024-08-24,9239| 2024-08-23,9231| 2024-08-22,9223| 2024-08-21,9215| 2024-08-20,9207| 2024-08-19,919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