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田野里的新质生产力】 让粮食“速干”的高科技

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陶然 刘盼盼

车间里,铲车不停穿梭,烘干机嗡嗡作响,一车车刚刚收获的小麦被送进烘干机加工,一边从进口“吞”入潮湿的麦穗,另一边出口“吐”出干燥金黄饱满的麦粒,并经过输送带直接进入粮仓。

“有了它,我们就不怕‘烂场雨’造成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发芽、霉变了。”荥阳市种粮大户老张高兴地说。

“升级后的它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完成全部操作。2名工人即可完成传统固定设备5人的作业量。”郑州万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德榜介绍。

他们说的这个“它”是粮食烘干机,一仓可烘7000斤小麦,仅需3小时就达到小麦仓储标准。要知道,如果采取传统晾晒方式,7000斤小麦至少需要150平方米的晒场,晾晒三天。

从此晾晒不看天

农谚有云:快收快打,免受糟蹋。粮食收获讲究的就是“快”和“抢”。

“种地不怕辛苦,就怕眼瞅着粮食要收进仓,却遇上阴雨天。”2021年的秋收季,河南玉米丰收时突遇阴雨,让部分农户遭受损失。那一年,老张异常忙碌,他要赶在雨季来临前收好11万多亩玉米,可刚刚收获的新鲜潮湿的玉米含水量高达30%以上,全部是淋雨米、泡水米。“每次放在家里堆放3个小时以上,玉米开始发热,就会出现高温发酵,品质下降,做猪饲料的标准都不够。之前玉米收上来就在禾场里晒干,如果收获季遇到下雨,禾场晒不了,没办法就低价卖给商贩。”老张苦笑着说。 (下转二版)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