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人生在红绿灯下闪光

雪中保通不辞辛苦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玉东 文/图

杨华民,今年52岁,作为从事交通管理工作20多年的老警察,他始终牢记入党初心、入警誓言,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等一个又一个荣誉。

2009年初,郑州市花园路农业路口,经常发生交通拥堵,为破解堵车之痛,杨华民竞争上岗,当上岗长。上岗之初,他每天不停地在路口指挥疏通,来回的跑动,哨子不离嘴,手臂经常连续挥动得抬不起来,为了尽快化解拥堵,他把自己“铆”在岗位上,每天在岗不停地走走跑跑,经常两三个月就穿破一双鞋……

靠着这股拼劲韧劲,不到一年,因治理成效明显,杨华民所在的交通岗被命名为“杨华民交通示范标准岗”。

随着城市的发展,花园路农业路口先修地铁、后修高架,交通拥堵的难题再次凸显,花园路农业路路口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异常突出,很多车辆到了路口后转几十分钟也找不到停车位,要么路面违停,要么无奈离去,群众意见很大。为了破解交通拥堵,杨华民一有空就不厌其烦地到周边单位做工作、协调停车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利用周边闲置土地和周边单位停车位置在路口周边谋划出1000多个停车位,这些停车位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停车,还实现了路口交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杨华民认为交警站路口不仅仅是指挥交通,更多的是为老百姓服务。既然是同老百姓打交道,就要学会用群众喜欢的方式来沟通。2009年社会上兴起了微博热,他与时俱进,把微博交通平台引入了交通管理;开通了实名微博,设置了“微路况”“微停车”“交通微博小常识”等话题,在网上及时通报路口交通信息,方便群众出行,成为河南交警开通微博第一人。

2016年4月,在杨华民的发起倡导下,他的热心粉丝组建了全国首支“义务交通疏导队”,协助交警开展义务交通疏导,“举手之劳,助人为乐,义务疏导,益路通行”,他们不仅活跃在郑州的大街小巷,而且辐射到了周边城市,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还减少了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助力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省内外多个城市都来学习这一经验。

近三十年来杨华民每天早出晚归,在岗位上执着坚守,有些人也许不理解,但他始终觉得,作为一名交警,站好岗、保畅通、守护平安就是自己的岗位职责,更是初心使命。杨华民说,为了省会郑州行有序、路畅通,守护百姓出行平安,只要群众需要,自己甘愿一如既往地像“红绿灯”一样,坚守在十字路,书写出彩人生。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